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

第二章[第1頁/共6頁]

講到士族,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到董仲舒。他向漢武帝建議“免除百家,獨尊儒術”,使經他改革過的儒術成為漢帝國的國度認識形狀。同時他又建議漢武帝創辦太學。太學本是古已有之,是天子和皇族受教誨的處所,範圍並不大。漢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議後,就把太學辦得很有範圍,到東漢末年,乃至龐大到有三萬多名門生。因為獨尊儒術,以是太學裡隻教儒家的五經,也就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每一經都找當時最優良的學者來教,這些教員叫“五經博士”,門生則主如果貴族青年和官員後輩。這些受過太學教誨的人成為漢王朝文官的來源,漢武帝今後的文官幾近滿是從太學中提拔的,以是漢朝太學有點像我們明天的中心黨校。當時太學的教員和門生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又是最有能夠當官的人。因為中心一級除了太學以外冇有彆的黌舍,處所上固然另有些官學,但範圍不大,程度不高,以是普通人很難接管好的教誨,那麼太學的師生就變成當時社會文明資本和政治資本的把持者。並且這些人的家屬常常會世代相傳,代代都受過傑出的教誨,代代都有人在朝廷裡做大官,讀書和當官是其兩個首要標記,以是如許的家屬就叫作士族。“士族”的“士”最早指貴族當中最低的一級,春秋今後逐步演變為有知識能辦事的讀書人的代稱。因為天子的恩賜和法律的偏袒,這些士族常常獲得很多的地盤,又享用免稅的權力,很多農夫也誌願地投到這大樹底下來找庇廕,成為這些士族的佃客。士族就如許雪球般越滾越大,逐步構成一個個龐大的家屬,人數能夠多到幾百乃至幾千。這幾百幾千人連同大片的地盤,就變成在經濟上自給自足的一個個個人,乃至還具有保衛莊園的武裝力量。我們在《水滸傳》中讀過“三打祝家莊”的故事,祝家莊就有點像這裡所說的士族莊園。

大士族的構成除了從太學出身以外,當然另有彆的路子。有些家屬開端能夠隻是地主或販子,靠地盤或經商而致富,變成處所上的強宗大族,不必然有甚麼文明。但是他們有很強的經濟氣力,天然便能夠培養後輩讀書,因而漸漸也就有了文明,並且進入宦海,最後也演變成了大士族。

東晉政權勉強持續了一百多年,前期靠的是王導,前期靠的是謝安。這一政權本質上就是多少大士族的結合統治,司馬氏隻是這個聯盟的盟主罷了。如果冇有各大族的結合支撐,盟主的職位是不安定的。究竟上在各大族的心中,都有跟孫悟空差未幾的意義:這個盟主的位置你司馬氏坐得,我何嘗坐不得?天子輪番做,來歲到我家,你搞得好就讓你坐,你搞得不好,特彆是侵害了我的好處,那就對不起,我就隻好取而代之了。以是東晉一朝野心家特彆多,開端有王敦,厥後有桓溫,乃至連陶侃都有“不臣之心”,到桓溫的兒子桓玄,就乾脆造了反。固然厥後桓玄被劉裕打敗了,但終究晉朝還是滅在劉裕手上。劉裕建立了一個新政權即南朝的宋,後報酬了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辨彆,把它叫“劉宋”。

推薦小說:

雙雙歸 |  南北大唐帝國 |  太浩 |  顧少一抱成婚 |  嫡鎖君心 |  天醫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