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紐:3000年的中國

第六節 西南[第1頁/共7頁]

西南也正因其地理特性,而成為遍及帝海內部一個奇特的服從區。在漢末,隗囂於隴地獨立以後,便斥地了與西域的交通,又與蜀地在經濟上構成援助,西南與西北通過特定的交通途徑,互為支撐以對抗中原帝國。蒙古帝國征服南宋,也是以對西北與西南的聯立征服,構成大包抄,而得以勝利。嗣後的明清大一統帝國,都通過始自西南的茶馬古道,而構成對於草原邊陲的某種節製機製,一如明太祖所設的“以茶製戎”之策。<span class="mark" title="茶馬貿易起自唐宋期間,盛於明清。茶馬古道上販往西北的茶葉,首要來自四川以及陝西漢中。從生態地理上說,漢中也屬於廣義的大西南,算是西南的最北界。拜見魏明孔《西北民族貿易述論――以茶馬互市為中間》,《中國經濟史研討》2001年第4期。川茶對於治藏的首要感化,可拜見本書第五章第二節第四末節的相乾闡述。"> 帝國的管理,因山川走向,而使得西南與西北之間構成了深切的聯動乾係。

<h3 class="j-chapter section" data-paragraphid="755f8e312e3d46738c24236a0a8141db_5">第六節 西南</h3>

以川西北羌族地區為例,到了民國期間,本地的自我認同閃現為:住在河道下流的人,自視為漢人,將上遊的人罵作“蠻子”;而他們本身又會被更下流的人視作“蠻子”。<span class="mark" title="拜見王明珂《中原邊沿:汗青影象與族群認同》第十二章《一箇中原邊沿的持續與變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在漢人本身的汗青論述當中,所構成的對於漢與羌的界彆認識,則伴跟著漢人節製地區的不竭拓展而不竭竄改。漢人的自我認識,也在與西南族群的互構過程中產生著竄改。溫春來的研討進一步發明,如許一種漢化的過程,土著精英所竄改的能夠更多是文明認同,而非族群認同,他們在很多場合宣稱或者假裝出漢人的身份,但在內心深處仍然有著土著的認同,他們所認同的是帝國王朝及其所承認的禮俗與正統儒家思惟,而非認同於漢人的身份。<span class="mark" title="溫春來:《從“異域”到“舊疆”:宋至清貴州西北部地區的軌製、開辟與認同》,第309頁。"> 這意味著文明認同與身份認同的分離。東亞方向的日本、越南等國,在近代初期也連續呈現這類分離。<span class="mark" title="可拜見本書第四章第三節的相乾會商。">從中能夠透視出儒家文明與儒家帝國的傳播極限。在邊沿地區方能夠看出,這兩種極限有著相稱的不重合性,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推薦小說:

大德小當家 |  絕世鑒寶醫聖 |  都市之調教全人類 |  煉仙大陸 |  廢材小姐,天才魔法師 |  彷徨無畏少年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