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動的導遊旗

(二)說說烏盟那點事[第2頁/共5頁]

卓資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總麵積3119平方千米,全縣轄5個鎮、2個鄉:卓資山鎮、旗下營鎮、十八台鎮、巴音錫勒鎮、梨花鎮、大榆樹鄉、紅召鄉。因卓資山得名,原名桌子山,因山頂平如桌麵,故名。1945年12月28日,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綏蒙當局決定在此建置,由涼城、豐鎮、陶林、集寧縣部分地區析置。因束縛卓資山的戰役為賀龍元帥親身批示,而定名為龍勝縣。1952年5月1日,改稱卓資縣。

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間,北方少數民族進入本地,構成民族大融會的新期間,促進了各民族間的經濟文明交換。鮮卑族拓跋部構成部落聯盟,同一了黃河道域,建立了北魏王朝,在盛樂(今和林格爾縣土城子古城)定都。隨之講憑藉北魏政權的敕勒族從貝加爾湖遷來,安設在漠南陰山地區的平原上駐牧。這此中包含了烏蘭察布的泛博地區。北魏王朝的都城從盛樂遷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後,在今烏蘭察布境內設三鎮,即:武川鎮(今武川縣境內),撫冥鎮(今四子王旗境內),柔玄鎮(今興和縣境內)。以此作為保衛都城的前哨。

明朝時,元朝的蒙古各部落退到大漠南北,各據一方,構成封建盤據。16世紀初,蒙古族首級達延汗同一大漠南北蒙古各部,分設萬戶,並把6萬戶分為擺佈兩翼。今烏蘭察布地區首要歸右翼3萬戶之一的土默特萬戶所轄,厥後俺達汗(阿拉坦汗)稱雄於大漠之南,把土默特萬戶和永謝部萬戶歸併歸己。明隆永5年,俺達汗被明朝天子封為順義王。明萬曆32年察哈爾布林丹汗繼位。明崇禎5年林丹汗被女真皇太極敗北,西遷青海。今後,烏蘭察布地區成了察哈爾部落和土默特部落居住之地。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汗,金(汗青上稱後金)改國號為清。烏蘭察布地區又歸入清的版圖。

推薦小說:

科娛之王 |  魔帝寵妻:神醫九小姐 |  庶女不為後 |  帝國總裁強寵妻 |  水深火熱:愛不能將就 |  極品青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