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

第4章 商量,商量,再商量[第1頁/共4頁]

我把孩子的話轉告給朋友,朋友久久說不出話來。很多父母一邊抱怨孩子冇有主意,甚麼事都要問父母,一邊卻要求孩子服從本身。這類要乞降做法美滿是自相沖突的,比如把孩子關在籠子裡,卻要求他能飛上藍天。

孩子是家庭的首要構成職員,但是很多父母以為孩子是本身的,以是理所當然替孩子決定統統和他有關的事,在父母眼裡,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孩子,以是在一些首要的事情上,常常本身想當然地決定了,孩子要做的就是從命父母的決定。不要覺得孩子還小,甚麼都不懂。實在孩子半歲多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本身的定見,比如孩子還在父母懷裡的時候,他會表示出想外出的慾望,如果不給他想要的東西,他就會哭鬨不休。這就是自我認識的表現,可當孩子垂垂長大,父母卻把他架空在家庭事件以外。我細心察看過我身邊的家庭,遇事跟孩子籌議的父母鳳毛麟角。偶爾提及,父母總會驚奇地睜大眼睛,“跟孩子籌議?他才幾歲,曉得甚麼哦,說了也是白說,還不如直接決定費事一點呢!”

4.讓孩子有參與的機遇,孩子貧乏主意,與家長的做法有直接乾係,家長做事專斷,不尊敬孩子的設法,時候長了,孩子就落空了本身的定奪力,依靠性越來越強,終究變得柔嫩寡斷、毫無主意。平時家裡的一些事情,能夠說:“我想聽聽孩子的定見。”這類話語會讓孩子感覺父母非常正視他的定見,備受鼓勵。

因而,我決定和她的孩子聊一聊。我們從她用飯這個題目開端,我問她:“冰冰已經12歲了,為甚麼用飯還要問媽媽呢?”

如果父母一向抱怨孩子貧乏主意或者老跟父母作對,無妨先想想本身是否專斷專行,是否瞭解尊敬孩子。

最最常見的就是要求孩子從小要乖要聽話,在中國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看法:隻要順服父母的意誌,就是完整值得必定的行動。

鐺鐺眨巴著眼睛問我:“真的嗎?那其他事情我能夠本身決定嗎?”我笑著點點頭,“隻如果關於你的事情,媽媽都會和你籌議。”

1.平時對孩子的表揚,儘量少呈現“乖”、“聽話”等字眼,當孩子做得合適我們要求的時候,比如:你上學冇有早退,真乖!換一種表達:你現在能定時上學,申明你已經曉得束縛本身了,媽媽見到你這麼長進,真是高興。

我問她:“平時你的課時和她們不一樣,你如何練的呢?”

一句“聽話”,扼殺了孩子多少設法?而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必定,又壓抑了多少本身的實在設法?

推薦小說:

最強牛頭酋長 |  往生門扉 |  浪漫到天明 |  歡樂道士 |  鬥破宅門:農家貴女 |  誰說我不愛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