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第39章 (2)[第2頁/共6頁]

上使莊助諭意南粵。南粵王胡頓首曰:“天子乃為臣發兵討閩越,死無以報德!”遣太子嬰齊入宿衛,謂助曰:“國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裝,入見天子。”助還,過淮南,上又使助諭淮南王安以討越事,嘉答其意,安謝不及。助既去南越,南越大臣皆諫其王曰:“漢發兵誅郢,亦行以轟動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成以說好語入見,則不得複歸,亡國之勢也。”因而胡稱病,竟不入見。

越,方外之地,剃頭文身之民也,不成以冠帶之國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與受正朔,非強勿強服,威弗能製也,覺得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敷以煩中國也。自漢初定已來七十二年,越人相進犯者不成勝數,然天子何嘗舉兵而入其地也。臣聞越非有城郭邑裡也,處豨穀之間,篁竹當中,習於水鬥,便於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中國之人不知其勢阻而入其地,雖百不當其一。得其地,不成郡縣也;攻之,不成暴取也。以輿圖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過寸數,而間獨數百千裡,險阻、林叢弗能儘著;視之若易,行之甚難。天下賴宗廟之靈,方內大寧,戴白之老不見兵革,民得佳耦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名為藩臣,貢酎之奉不輸大內,一卒之用不給上事;自相進犯,而陛下出兵救之,是反以中國而勞蠻夷也。且越人愚戇輕浮,誤期反覆,其不消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積也。壹不奉詔,舉兵誅之,臣恐後兵革無時得息也。

夏,四月,赦天下。

建元五年乙巳,公元前一三六年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

秋,八月,廣川惠王越、清河哀王乘皆薨,無後,國除。

秋,七月,癸未,日有食之。

元光元年丁未,公元前一三四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從董仲舒之言也。

蒲月,丁亥,太皇太後崩。

夏,四月,壬子,高園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是歲,南越王佗死,其孫文王胡立。

間者,數年事比不登,民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賴陛下德澤振救之,得毋轉死溝壑。四年不登,五年複蝗,民生未複。今出兵行數千裡,資衣糧,入越地,輿轎而隃領,拕舟而入水,行數百千裡,夾以深林叢竹,水道高低擊石,林中多蝮蛇、猛獸,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也;曾未施兵接刃,死傷者必眾矣。前時南海王反,陛下先臣使將軍間忌將兵擊之,以其軍降,處之上淦。後複反,會天暑多雨,樓船卒水居擊棹,未戰而疾死者過半;親老涕零,孤子啼號,破家散業,迎屍千裡以外,裹骸骨而歸。哀思之氣,數年不息,長老至今覺得記,曾未入其地而禍已至此矣。陛下德配六合,明象日月,恩至禽獸,澤及草木,一人有溫飽,不終其天年而死者,為之淒愴於心。今方內無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滅亡,透露中原,霑漬山穀,邊疆之民為之早閉晏開,朝不及夕,臣安竊為陛下重之。

推薦小說:

邪蟒神瞳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錦衣衛之臥底江湖 |  大小姐的貼身保鏢 |  絕頂小村醫 |  替身判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