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

第十四章[第2頁/共5頁]

藥、酒與名流風采

前人有副春聯說:“唯大豪傑能本質,是真名流自風騷。”這副春聯內容好,對得也好。這副春聯高低聯要以互文看,它的意義是相互彌補的,真正的名流也就是豪傑,風騷就是他們的本質。不是能喝幾口酒、玩一玩世,做出一副嬉皮士的姿勢,便能夠自稱名流的。

註釋

後代一談到名流風采,差未幾就隻剩下兩個特性,一個是喝酒,一個是不修麵貌,實在真正的大名士必必要有經邦濟世之才,像諸葛亮、王導、謝安、王猛如許的人纔算得上。宋朝的王安石有一篇非常短小的文章,叫《讀孟嘗君傳》,一共隻要八十九個字,全文以下: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豺狼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能夠南麵而製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以是不至也。

啊,名流,名流,後代對此有多少曲解,是該給“名流”正一正名了。

王安石這裡講的“士”纔是真正的士,也就是我所說的真正名流,有一兩個如許的名流,國度便能夠治好,而水貨的名流再多,又有甚麼用呢?

前麵我提到魏晉士族的精英分子在當時叫作名流,名流這個詞開端是有嚴格定義的,能夠稱為名流的人,都是在品德、學問、操守各方麵有很高的名譽,為大師所公認的傑出人物。東晉時候袁宏寫的《名流傳》裡,把夏侯玄、何晏、王弼三人稱為正始名流,把竹林七賢稱為竹林名流,把裴楷、樂廣、王衍、庾敳、王承、阮瞻、衛玠、謝鯤稱為中朝(西晉)名流,從曹魏到西晉百年間,一共隻要十八人,可見拔取的標準是很高的。這些名流除了有品德和操守以外,另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都“善清言”,就是很會清談。而要會清談,除了學問好辯纔好以外,首要的是對魏晉的新思潮(即玄學)有很深的瞭解。以上十八人實際上就是魏晉玄學的建立者、鼓勵者,都是魏晉清談和玄學中的首要人物。

捫虱而聊天下事

五石散這類藥物是用五種礦物煉成的,而服藥的忌諱又很多,稍一不慎便能夠喪命。從留下來的汗青記錄來看,有服了今後身材變好的,如何晏;但也有觸違忌諱而喪命的,如裴秀。恐怕有更多的人雖未喪命卻產生了嚴峻的副感化,我很思疑,阿誰期間之以是有那麼多脾氣古怪的人,能夠就跟服藥有關。比如前麵所講的竹林七賢中的劉伶,有一次朋友來訪,因為冇有預先告訴,竟然撞見他老兄在家裡一絲不掛,他還自我解嘲說,我是以六合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你如何不打個號召就鑽到我的褲襠裡來了?(《世說新語·任誕》第六則)疇前的人都說這表示了劉伶的曠達,天然不能算全錯,但真正的啟事,恐怕是他老兄恰好服了五石散,滿身發燙,穿衣服不舒暢,便乾脆脫光了。

推薦小說:

火影之最強卡卡西 |  我重生的老婆 |  重生嬌妻要逆天 |  奈何江湖裡 |  小仙大尊 |  絕地求生:我快無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