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

第十三章[第1頁/共6頁]

最厥後簡樸談談雕塑和修建。

中國傳統的讀書人向來正視音樂,舊時稱才子必然要琴棋書畫都好,打頭的就是“琴”,即音樂。這大抵與儒家重視“禮樂”有關,孔夫子以六藝講授生,六藝之一就是樂。魏晉士族大興,士族中的精英分子幾近都有傑出的音樂涵養,能琴能箏的人不堪列舉,寫過《琴賦》(嵇康、阮籍、馬融、蔡邕、閔鴻、傅玄、成公綏、顧野王)、《箏賦》( 阮瑀、傅玄、陳窈、賈彬、顧愷之、蕭綱) 的人都有好幾個。比較特彆一點的是笛子,寫《笛賦》的人也有,比較少,但是魏晉期間關於笛子的傳說卻很多,比方“山陽笛”“桓伊三弄”。上麵講幾個和音樂有關的人物的故事。

逼真寫照,正在阿堵中

戴逵和他的兒子戴都以畫佛像聞名,並且由繪畫走向雕塑,父子倆都是聞名的佛像雕塑家。戴逵還是中國山川畫的開隱士物之一。戴逵的文章也寫得很好,所作《竹林七賢論》很馳名,劉義慶撰寫《世說新語》以及劉孝標厥後註解《世說新語》,都從中取材很多。

竹林七賢中的阮氏叔侄—阮籍跟阮鹹,都是音樂涵養很高的人,阮籍寫過《琴賦》,阮鹹史稱“解音”。當時聞名的樂律學家荀勖按古製造了十二枚新律管,用來調聲,本身很對勁,但阮鹹聽了今後卻感覺聲音高了一點,鑒定是古尺和今尺的長度不一而至。荀勖開端很不平氣,厥後有人從地下發掘出了周朝的玉尺,他才發明周尺比當時的尺的確長一點,乃至本身所造的律管略短,這才佩服阮鹹的神妙【1】。中國傳統樂器中至今另有一種樂器叫“阮鹹”,或簡稱“阮”(古琵琶的一種,四弦有柱),就是人們為記念阮鹹而定名的,因為這類樂器他彈得最好,也有人說這類樂器就是阮鹹締造的。

【3】《世說新語·任誕》第四十二則: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何如”,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密意。”

顧愷之的畫在當時獲得的評價很高。謝安說:“顧長康畫,有百姓來所無。”(《世說新語·巧藝》第七則)。顧愷之能夠說是中國畫的鼻祖式人物,堪與唐朝的吳道子並稱畫聖。顧愷之又善音樂能文章,寫過《箏賦》《觀濤賦》《雷電賦》等。

講魏晉風騷,當然不能忘了藝術,究竟上,魏晉南北朝藝術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座岑嶺。正如已故聞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中指出的: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期間,但是倒是精力史上極自在、極束縛,最富於聰明、最濃於熱忱的一個期間。是以,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力的一個期間。

推薦小說:

總裁寵妻超給力 |  當迷你世界遇上mc |  超級大爆炸 |  竹馬鋼琴師III |  重生之全職導師 |  帝少之霸寵萌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