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大閒人

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2頁/共3頁]

李道正滿臉含笑,重重拍拍李素的肩:“好好讀書,讀好書仕進咧,陛下給你封太醫署的官不可,辭了就辭了,我娃將來不做治病的大夫,要做上馬治軍上馬管民的大官咧。”

再也顧不得甚麼先生的風采,郭駑三兩步從河灘邊的矮叢林裡竄出來,一把揪住王樁的胳膊,瞪著他:“小娃子,剛纔的詩誰教你的?說實話!”

父母心,千百年從未變過。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紙是很淺顯的麻紙,略微揉搓一下便破裂了,托東漢那位名叫蔡倫的寺人的福,造出的紙給天下的讀書人帶來福音,但是紙的質量還是太差,跟後代潔白如雪的白紙差遠了。

李素沉默著點點頭,心境有點亂。

郭駑本是長安人,幼時家道頗豐,父母給他請了先生,十年寒窗苦讀,終究很有文才,但是花無百日紅,成年後父母放手人寰,偌大的家業留給他,郭駑隻是墨客,不善運營也不善持家,家道因而漸漸式微,最後落得賣房賣地,與妻兒居於親朋家中,寄人籬下的日子過了三年,其間也考過科舉,投過行卷,但是如石沉大海,杳無訊息。

漸漸踱步走到涇河邊,看著波光粼粼的河麵,郭駑忽生詩意,想吟出一首對勁的詩來,既能表達本身的表情,又能為本身的文才添上一筆濃厚的經曆。

郭駑走在鄉間的小道上,負動手眯著眼,看著垂垂西沉的落日,嘴角勾起一抹輕笑。

這是郭駑此生最大膽也是最明智的決定,投書三今後,公主府派來了一名寺人,傳達了東陽公主的意義,請郭先生入村塾教書,月俸黍米兩鬥,錢四十文。

比及將來數錢數到手抽筋,老爹應當不會再為幾百文錢心疼了。

拈起籌辦將它撕掉,轉念一想,不管好字臭字,放在這裡讓老爹高興一下亦何嘗不成,歸正寫得再差他也不熟諳。

“讀書,誰說我不會讀書?今就學了好多學問,書院裡的郭先生教的,爹問我時我懶得答他罷了。”王樁的神采有些羞怒。

這是條財路啊,後代的造紙如何造來著?彷彿在現有的造紙工藝內裡摻了某種生果的汁,以及增加麻纖維用來加強柔韌度,麻纖維和桑皮彷彿還要事前用熒粉漂白,如許造出的紙烏黑潔淨,韌度強,不易碎……

很好,很勵誌,充滿了主動向上昂揚圖強的意味,但是李素神采卻有些陰沉。

推薦小說:

天下豪商 |  五逆破天 |  紙上談婚,豪門佳妻不好追 |  [綜]病愛為名 |  督軍 |  醉挽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