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禪宗興起

第2章 拜占庭(2)[第3頁/共5頁]

相反,東部教會則始終處於拜占庭天子的節製之下。這些君主本來是俗人,卻竟然主持召開宗教集會,任命主教和獎懲教士。如此將教俗兩界的權力集於一身,本身就讓人冇法容忍。如果他還要自命為上帝的代言人,讓君士坦丁堡代替羅馬的職位,那就更不能接管。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這是耶穌基督的教誨,也是羅馬的底線。[5]

但,作為背上叛國罪名的殉道者,馬丁卻看到了世態的炎涼。他的職位很快就被拜占庭天子能夠接管的人擔當,本來跟他並肩作戰的主教們也不再體貼他的痛癢,彷彿他早已在地球上消逝。據馬丁本身在臨終前說,那些人把他忘記得如此完整,乃至於底子就不想曉得他現在是死是活。

這時的君士坦斯還不到二十歲,恰是血氣方剛。是以固然馬丁在信中表達了對帝國元首的虔誠,年青的陛下仍然怒不成遏。在經曆了一係列惡夢般的折騰後,躺在病床上的教皇還是被蠻不講理的武夫們押送到君士坦丁堡,並在伶仃監禁三個月後被奉上了帝國法庭的被告席。

是以,當君士坦斯決意置馬丁於死地,乃至不吝誣告他勾搭阿拉伯人時,羅馬教會便不得不做出讓步。這不但因為他們在名義上還是拜占庭帝國的臣民,也因為基督教天下已經四分五裂,東方教會並不跟他們同心同德。

眾所周知,阿拉伯人跟拜占庭人以及猶太人一樣,信奉的都是一神教。一神教的特性是隻崇拜獨一的神,並且不管這神是被叫做上帝(God)、安拉(Allāh)或雅赫維(Yahveh),都是冇無形象的。唯其無形,才無窮,也才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能夠“無中生有”地締造統統。

終究,在718年的夏天,偶然戀戰的阿拉伯人懊喪地撤出了疆場,利奧三世卻冇有感到欣喜。因為當他一片片光複失地時,看到的竟是滿目瘡痍。疇昔那些繁華的都會現在遍及窮戶窟,美輪美奐的修建物則十足變成了殘垣斷壁,阿拉伯人已經勝利地讓拜占庭帝國遍體鱗傷。

羅馬必須說不,也有資格說不。

走完法定法度以後,教皇被帶到宮中的天井,剝去僧衣接管鞭撻。年青的天子在陽台上旁觀了全過程,然後將極刑訊斷改成放逐。武則天被立為皇後那年,也就是公元655年的9月,前教皇死在了黑海以北的克裡米亞(Crimea),那處所對於曾經的文明中間羅馬來講真可謂地老天荒。

推薦小說:

神君歸來 |  傳說入侵啦 |  炒股係統,每日都漲停 |  鄉村透視小神農 |  終極卡修 |  錦醫玉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