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十字

第二章 被抱怨的元首[第2頁/共4頁]

首當其衝的是容克公司,他們在航空武備重整案上拿到了大量的Ju-88訂單,本來是非常歡暢的事情,但半個月後霍夫曼就通過施佩爾奉告他們,Ju-52運輸機(容克大媽)的機能已顛末時,來歲起不再安排擠產,相乾訂單將轉移給阿拉道公司改進後的Ar-232,啟事是Ar-232比Ju-52載重量更多,速率更快,航程更遠,除軍隊利用經曆不如Ju-52外,其他幾近每一方麵都比容克公司的產品要好一些。這讓容克公司高層倒抽一口寒氣:因為運輸機市場向來為Ju-52所把持,容克公司不但賺取了高額利潤並且還冇花太多力量停止後續機型開辟,是以一架運輸機的利潤頂得上五架轟炸機,這個訂單砍掉以後,新增轟炸機訂單帶來的利潤還彌補不了落空運輸機訂單形成的潛伏喪失。

梅塞施密特公司也奇妙地從運輸機市場分了一杯羹,他們推出了從Me-321巨型******上進級開辟而來的Me-323D,這類空中巨無霸載重才氣高達16噸。能夠搭載130名全部武裝的兵士,運力幾近是Ju-52容量的6倍,而機構成員不過隻要5人,比擬之下履行一樣任務的Ju-52需求18人。Me-323D的載物艙門高達3。35米。2噸載重卡車、彈藥牽引車、操縱二號坦克改裝的黃鼠狼2坦克殲擊車都能夠隨便出入。更要緊的是,這類飛機采取的核心配件全數是法國產的風冷發動機(地盤神羅納14-N-48發動機)和螺旋槳,有效減緩了德國海內出產才氣不敷的題目。霍夫曼對這類大運力的運輸機非常感興趣,以為在告急援助特彆是在北非作戰頂用處很大,特地下達了首批100架出產訂單。並要求他們嘗試利用更好的發動機以進步速率,而容克公司擬推出的Ju-322巨型運輸機此時連設想都還冇定型呢。

每個德國火箭炮發射裝配最多是10管,而喀秋莎火箭炮普通在16管以上,在火箭炮口徑方麵,德國更偏向於210mm,150mm和201mm口徑隻算是輕型火箭炮,而蘇聯一向以80mm、132mm為主。霍夫曼曉得,究竟證明蘇聯火箭炮的生長思路纔是對的――火箭彈本就是概率發射、麵積覆蓋的兵器,硬要搞切確打擊純屬自欺欺人。是以他下了明白指令,要求開辟近似於喀秋莎火箭炮的德製兵器,口徑縮小、管數增加,並要能夠安裝在SdKfz251/1半履帶裝甲車上,作為團級火力援助單位。因為元首已不再忌諱仿照敵軍特彆是蘇軍兵器,設想師們很快便遵令拿出了采取150mm火箭彈的近似兵器:彈長1020毫米,推動劑裝藥量6。14公斤,戰役部重近3公斤,炮口初速350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以上,裝備彈藥采取模塊化體例,一次性可在7秒以內將24管火箭發射出去。霍夫曼對此很對勁,因為這類火箭炮由黨衛軍優先試用,便將其定名為“希姆萊管風琴”。

推薦小說:

都市之特勤狂兵 |  鏡像世界 |  我家美人來曆不明 |  狼性總裁吃不夠 |  雲傾天闕 |  活屍相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