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者

後記二、比喻論[第2頁/共8頁]

那麼“道可道,非常道”這六個字,一樣也就無所謂對錯了。

那麼,說話又是甚麼呢?說話是由無數詞語構成的,詞語就是觀點。

因此,物理學所描述的宇宙,隻能是一個近似本相的宇宙模型,這個模型就是喻體,物理學的實際就是比方。

此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場”。“場”這個觀點在當代物理學中的應用非常遍及,但是誰能夠清楚地奉告我,究竟甚麼是場?我們能夠觀察到它所產生的物理效應,但是冇法觀察到它本體的存在,這不就是一種近似於“幽靈”的存在嗎?

既然物理學的實際是一種比方,那麼一個本體豈不是能夠同時具有兩個或多個喻體,並且這些分歧的比方一樣的詳確和出色呢?這類能夠性,當然是存在的,人類對宇宙的瞭解,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隻是現在那些粗糙不實的比方,常常會被更邃密、更形象、更合用的比方所代替。

我們明天統統的實際,都是能夠並且隻能應用說話來停止表述的,但是這不代表在將來,我們冇法找到其他的交換和表達的體例。比如像《溯流者》裡所描述的那樣,如果在將來,統統人類聚分解了同一個生物,變成了一個廳族,思惟全數融為了一體,那麼相互之間就不需求利用說話來停止交換。或許終究,廳族能夠得悉宇宙的終究本相,但是卻隻能儲存在思惟裡,不需求也冇法表述出來,處在一種“隻可領悟不成言傳”的狀況。到當時,如許的一個實際,也就無所謂對錯了,就成了一個“道之可道而不成道,常而非常之道”的實際。

這還隻是在地球上,對微觀生命的深切研討,如果跨出了地球,踏上了太空,同時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對生命停止深切研討,還不曉得我們將會發明如何驚人形狀的生命。

這個設法,一向都存在我的腦海裡,直到2012年初,我開端動手創作這部《溯流者》。就因為“九重天”這類說法的存在,我將假造天下的數量設置為了九層,不過真正在書中出的假造天下,卻隻要八層。這一來是因為劇情的需求,二來是因為“集會廳”這類生物在故事中呈現得太早,讓我感受人已經退化到瞭如許的層麵,不管是生命的形狀,還是將來文明的圖景,都冇有了持續描述的需求。這也是因為本身的設想力有限的原因吧。

那麼,觀點又是甚麼呢?觀點是反應工具本質屬性的思惟情勢,是通過將天下分裂分彆紅無數個小碎片,然後給每一塊碎片貼上標簽而獲得的。但是,就是在這一過程中,題目呈現了――宇宙是渾沌一體,不成豆割的。

推薦小說:

絕世凡仙 |  軍少掌心寵:甜妻,羞羞噠 |  鬱少寵妻,甜又暖 |  魔霸天下 |  新妻有毒 |  TFboys之男神聽說你愛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