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54章 潁水 洧水 氵異水 潧水 渠(沙水)(2)[第1頁/共6頁]

潧水出鄶城西北溪絡塢下。東南流逕賈複城西。東南流左合泌水,水出賈複城東,南流注於潧。潧水又南,右會承雲山川,水出西北承雲山,東南曆渾子岡東注,世謂岡峽為五鳴口,東南流注於潧。潧水又東南流,曆下田川,逕鄶城西,謂之為抑泉水也。故史伯答桓公曰:君以成周之眾,奉辭討伐,若克虢、鄶,君之土也。如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潧洧,修典刑以守之,能夠少固,即謂此矣。潧水又南,懸流奔壑,崩注丈餘,其下積水成潭,廣四十許步,淵深難測。又南注於洧,《詩》所謂溱與洧者也,世亦謂之為鄶水也。

溝上承澤水,下注渠,謂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馬懿帥中軍討太尉王淩於壽春,自彼而還,帝使侍中韋誕犒軍於五池者也。今其地為五池鄉矣。

漢高帝六年,封騎將莊不識為侯國。又東北流左注於渠,為不家水口也。一水東流,又屈而南轉,東南注白溝也。

又東過習陽城西,折入於潁。

洧水又東南逕桐邱城,《春秋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楚伐鄭,鄭人將奔桐邱,即此城也。杜預《春秋釋地》曰:潁川許昌城東北。京相璠曰:鄭地也。今圖無,而城見存,西南去許昌故城可三十五裡。俗名之曰堤,其城南即長堤,固洧水之北防也。西南桐邱,其城邪長而不方,蓋憑邱之稱,即城之名矣。

洧水又南分為二水,枝水東出,謂之五梁溝。逕習陽城北,又東逕赭邱南,邱上有故城。《郡國誌》曰:長平故屬汝南縣,有赭邱城,即此城也。又東逕長平城南,東注澇陂。洧水南出,謂之溪籠水,故水會有籠口之名矣。

《民風通》曰:渠者,水所居也。渠水自河與泲亂流,東逕滎澤北,東南分泲,曆中牟縣之圃田澤北,與陽武分水。澤多麻黃草。故《述征記》曰:踐縣境便睹斯卉,窮則知逾界。今雖不能,然諒亦非謬。《詩》所謂東有圃草也。皇武子曰: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圃。澤在中牟縣西,西限長城,東極官渡,北佩渠水,東西四十許裡,南北二十許裡。中有沙岡,高低二十四浦,津流逕通,淵潭相接,各馳名焉。有大漸、小漸大灰、小灰、義魯、練秋、明白楊、小白楊、散哧、禺中,羊圈、大鵠、小鵠、龍澤、密羅、大哀,小哀、大長、小長、大縮、小縮、伯邱、大蓋、牛眠、等浦,水盛則北注,渠溢則南播,故《竹書編年》梁惠成王十年,入河水於甫田,又為大溝而引甫水者也。又有一瀆,自酸棘受河,導自濮瀆,曆酸棘,逕陽武縣南出。世謂之十字溝而屬於渠。或謂是瀆為梁惠之年所開,而不能詳也。斯浦乃水澤之所鐘,為鄭隰之淵藪矣。渠水右合五池溝。

推薦小說:

天外異種 |  絕世凡仙 |  重生的美麗人生 |  九陽劍聖 |  大家家風 |  何家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