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53章 潁水 洧水 氵異水 潧水 渠(沙水)(1)[第1頁/共6頁]

潁水又東,側潁有公路城,袁術所築也,故世因以術字名城矣。潁水又東,逕臨潁城北,城臨水,闕南麵。

又東南過陽翟縣北。

潁水又東南逕柏祠曲東,曆罡丘城南,故汾丘城也。《春秋左傳·襄公十八年》,楚子庚治兵於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杜預曰:在襄城縣之東北也。

洧水出河南密縣西南馬領山。水出山下。亦言出潁川陽城山,山在陽城縣之東北,蓋馬領之統目焉。洧水東南流,逕一故台南,俗謂之陽子台。又東逕馬領塢北,塢在山上,塢下泉流北注,亦謂洧彆源也,而入於洧水。

洧水又東南流與承雲二水合,俱出承雲山,二源雙導,東南流注於洧。世謂之東、西承雲水。

隱水於樂嘉縣入潁,不至於頓。頓,故頓子國也,周之同姓。《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楚伐陳,納頓子於頓是也,俗謂之潁陰城,非也。潁水又東南逕陳縣南,又東南左會交口者也。

《呂氏春秋》曰:卞隨恥受湯讓,自投此水而死。張顯《逸民傳》、嵇叔夜《高士傳》並言,投泂水而死,未知其孰是也。

洧水又東南與馬關水合,水出玉亭下,東北流曆馬關,謂之馬關水。又東北注於洧。

逕繁昌故縣北,曲蠡之繁陽亭也。《魏書?國誌》曰:文帝以漢獻帝延康元年,行至曲蠡,登壇受禪因而地,改元黃初,其年以潁陰之繁陽亭為繁昌縣。城內有三台,時人謂之繁昌壇。壇前有二碑。昔魏文帝受禪於此,自壇而降,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故其石銘曰:遂於繁昌築靈壇也。於後其碑六字生金,論者覺得司馬金行,故曹氏六世,遷魏而事晉也。

臨潁,舊縣也。潁水自縣西,小氵隱水出焉。《爾雅》曰:潁彆為沙。郭景純曰:皆大水溢位,彆為小水之名也。亦猶江彆為沱也。

又東南過南頓縣北,隱水從西來流注之。

潁水又東逕氵隱陽城南,《竹書編年》曰:孫何取氵隱陽,氵隱強城在東北,潁水不得逕其北也。潁水又東南,潩水入焉,非洧水也。

京相璠曰:負黍在潁川陽城縣西南二十七裡。世謂之黃城也。亦或謂是水為氵隱水,東與右水合。左水出少室南溪,東合潁水,故作者互舉二山,言水所發也。

沼在醜地,皆蟾蠩吐水,石隍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樓。石廟前又翼列諸獸。但物謝時淪,凋毀殆儘。夫富而非義,比之浮雲,況複此乎?天孫,士安斯為達矣。

東南過其縣南。

推薦小說:

至尊劍帝 |  魔物烹飪指南 |  微信群裡有塊田 |  恐鱷(GL) |  皇嫂金安 |  你我曾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