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52章 汝水(2)[第1頁/共5頁]

今城在新蔡故城西北,城北半淪水。

又東南,過平輿縣南。

宿昔,葬於城東,土自成墳。其夕,縣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無知者。百姓為立廟,號葉君祠。牧守每班錄,皆先謁拜之。吏民禱告,無不如應,如有違犯,亦立能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無複聲焉。或雲:即古神仙王喬也。是以於氏書之於神化。醴水又逕其城東,與燒車水合,水西出苦菜山,東流側葉城南,而下注醴水。醴水又東,逕葉公廟北。廟前有《葉公子高諸梁碑》。舊秦、漢之世,廟道有雙闕、幾筵。黃巾之亂,殘毀頹闕。魏太和、景初中,令長潤色舊宇。後長汝南陳晞以正始元年立碑,碑字敗落,遺文殆存,事見其碑。醴水又東,與葉西陂水會。縣南有方城山,屈完所謂楚國方城覺得城者也。山有湧泉,北流,畜之覺得陂,陂塘方二裡。陂水散流,又東,逕葉城南,而東北,注醴水。

汝水又東南,逕平陵亭北,又東南,逕陽遂鄉北。

醴水又東,注頁陂。陂,東西十裡,南北七裡。二陂,並諸梁之所堨也。陂水又東,逕潕陽縣故城北。又東逕定陵城南,東與芹溝水合。其水導源葉縣,東逕潕陽城北,又東,逕定陵縣南,又東南流注醴。其水逕流昆、醴之間,纏絡四縣當中,疑即呂忱所謂涀水也。今於定陵更無彆水,惟是水可當之。醴水東逕郾縣故城南,左入汝。《山海經》曰:醴水東流注於涀水也。汝水又東南流,逕鄧城西,《春秋左傳·桓公二年》,蔡侯、鄭伯會於鄧者也。

然歲貢三百石,以充天府。水渚,即栗州也。樹木高茂,望若屯雲積氣矣。林中有栗堂、射埻,甚間敞,牧宰及英彥,多所遊薄。其城上西北隅,高祖以太和中幸懸瓠,平南王肅起高台於小城,建層樓於隅阿,下際水湄,降眺栗渚,擺佈列榭,四周整齊競跱,奇為佳觀也。

汝南郡,楚之彆也。漢高祖四年置,王莽改郡曰汝汶。縣故蔡國,周武王克殷,封其弟叔度於蔡。《世本》曰:上蔡也,九江有下蔡,故稱上。《竹書編年》曰:魏章率師及鄭師伐楚,取上蔡者也。永初元年,安帝封鄧騭為侯國。汝水又東,逕懸瓠城北。王智深雲:汝南太守周矜叛逆於懸瓠者,是矣。今豫州刺史汝南郡治。城之西北,汝水枝彆左出,西北流,又屈西東轉,又西南會汝,形若垂瓠。耆彥雲:城北名馬灣,中有地數頃,上有栗園,栗小,殊不併固安之實也。

推薦小說:

我的老婆是空姐 |  獨步九天 |  丹劍至尊 |  荒島求生,紅顏佳人為伴! |  佛係鬼王虐鬼日常 |  鎮宅青花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