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1

第14章 東山經(2)[第1頁/共5頁]

【原文】

【註釋】

【原文】

①蠵龜:也叫赤蠵龜,據前人說是一種大龜,甲有紋彩,像玳瑁而薄一些。

再向南三百裡,是旄山,冇有花草樹木。蒼體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展水,水中發展著很多魚,長得像鯉魚而頭長得很大,吃了它的肉就能令人皮膚上不生瘊子。

又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臨於北海。有木焉,其狀如楊,赤華,實在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譯文】

【原文】

又南水行九百裡,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叫。

【原文】

①鮒:即鯽魚,體側扁,後背青褐色,腹部銀灰色,肉味鮮美。②蘪蕪:就是蘼蕪,一種香草,葉子像當歸草的葉子,氣味像白芷草的香氣。據前人講,因為它的莖葉靡弱而龐雜,以是如許叫。③:同“屁”。

再向南三百二十裡,是東始山,山上多出產蒼玉。山中有一種樹木,長得像普通的楊樹卻有紅色紋理,樹乾中的液汁與血類似,不成果實,叫作芑,把液汁塗在馬身上便可使馬順服。泚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斑斕的貝,另有很多茈魚,長得像普通的鯽魚,卻長著一個腦袋而十個身子,它的氣味與蘼蕪草類似,人吃了它就不放屁。

再向東南二百裡,是子桐山。子桐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餘如澤。水中發展著很多魚,形狀與普通的魚類似卻長著禽鳥翅膀,出入水中時閃閃發光,收回的聲音如同鴛鴦鳴叫,一呈現天下就會產生大水災。

①載:戴。普通指將東西戴在頭上。觡:骨角。專指麋、鹿等植物頭上的角,這類角的骨質與角質合二為一,冇有差彆,以是叫骨角。②嬰:

又東南二百裡,曰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於皋澤,此中多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①,其名曰當康,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

再向南行七百裡水路,是孟子山,山中的樹木大多是梓樹和桐樹,還發展著富強的桃樹和李樹,山中的草大多是菌蒲,山中的野獸大多是麋、鹿。這座山,周遭一百裡。有條河水從山上流出,叫作碧陽,水中發展著很多鱣和鮪。

推薦小說:

傲嬌上司有點冷 |  都市之我的神級抽獎係統 |  你不必多好,我喜歡就好 |  涅槃不死訣 |  神界遊戲開發商 |  最強神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