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67、 夜話2[第2頁/共3頁]

“六合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賢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閻行深吸一口氣,對上中年儒士的眼睛說道:

隻是他又不由在心中感慨地想到,這類山野之間的隱士固然常日溫文儒雅,謙遜守禮,但一旦震驚了心中的塊壘,就會豪情驟升,彆無顧忌,或高歌縱酒,或放浪形骸,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宣泄心中的沉悶之氣,讓世人將鬱鬱不得誌的士人風儀一覽無遺。

“自三代以降,奉天討伐者無不愛民惜眾,不擾黎庶,士卒樂為其效死,民亦賴之以安。君等多行不義,妄稱天命,豈不成笑!若如君言,君等已假借誅滅寺人之名,行大義之事,又為何還落得一個逃亡山林的了局?”

這類窘境在任何朝代迭起跌落的義兵中都能看到,亂世就是這麼的無情,你若不殺人,必然要為人所殺,你不為惡,亦為人之所惡!

看到閻行彷彿為本身壓服,頓首受教的模樣,那中年儒士沉吟了一會,也不再就涼州叛軍殘民亂眾一事膠葛不休。

對方義正辭嚴,抓住閻行所謂的義兵之言,指出韓遂、王國帶著涼州聯軍固然對外打著誅滅寺人之名,但實地裡卻燒殺劫奪,駁斥閻行所說的為大義起兵的說法,反詰閻行如果大義之兵,又為何會落得敗北流亡的了局?

麵前這其中年儒士言語之間或引黃老有為之學,或表儒家順天愛民之意,或明法家明令禦下之術,博學高才,眼界氣度遠非平常儒生可論。

當然閻行之以是對王符有點印象,不是因為他和這些名流大儒之間的相善,而是因為他和本朝名將“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之間的故事。

“小子無才,雖寄身鋒鏑當中,然實懷佐國安民之誌,離家數載,遍尋救世大道無果,先生大才,或能為我解惑一二?”

中年儒士聽完閻行的辯白不由得連連嘲笑,他感慨道:

“你既然遍尋救世之道,當知王節信此人,救世之道,或在此中!”

閻行看出這位嚴師心胸經緯之才,這位嚴師又何嘗看不出閻行有吞吐天下之誌。

言語間有咄咄逼人之勢,閻行一時拙於言辭,隻能夠點頭苦笑,那中年儒士也不顧及他的感受持續說道:

他養氣凝神,重新走到矮架之前,拿起一卷竹簡遞了過來,吐氣開聲,緩緩說道:

歌聲隨風而去,有如哀歎有如感慨,既像抽泣也像傾訴,餘音在屋中梁上迴盪,像細絲一樣持續不竭灌入閻行的耳中。

推薦小說:

她真的不好哄 |  逸仙 |  超顏值學霸的娛樂圈人生 |  韓娛之另類大明星 |  禁愛總裁,7夜守則 |  我本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