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拐點

薩爾滸之戰[第1頁/共2頁]

後金攻占撫順、靖河等地以後,明朝急召兵部侍郎楊鎬率10餘萬雄師(另一說為20萬,此中朝鮮援兵13萬人),詭計兵分四路合圍後金都城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老城),一舉毀滅後金。詳細擺設為:杜鬆領兵3萬為右翼中路軍,馬林領兵15萬為右翼北路軍,李如柏領兵25萬為右翼中路軍,劉艇領兵1萬為右翼南路軍,楊鎬為諸路總批示率大兵駐瀋陽。

薩爾滸之戰是明與後金爭奪遼東的關頭性戰役,是中國當代戰役史上集合上風、各個殲敵的典範戰例。後金在軍隊數量和兵器設備質量均處於優勢的環境下,采納“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起去”的作戰目標,集合首要兵力兵器,彆離在三個方向上大敗明軍,締造了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光輝戰績。

天命四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仲春二十九日,杜鬆率右翼中路軍從撫順度過渾河,三月月朔日達到薩爾滸地區。探知金兵在吉林崖築城防備,因而號令2萬雄師主力留駐薩爾滸山,親身率1萬餘人攻擊吉林崖金軍基地。三月初二日,努爾哈赤命令建議進犯。當時大霧滿盈,視野極差,杜鬆軍撲滅火把照明以便停止炮擊,後金軍操縱杜鬆軍撲滅的火把,由暗擊明,集矢而射,殺傷明軍甚眾。此時,努爾哈赤乘著大霧,超出塹壕,拔掉柵寨,一舉攻占了薩爾滸山。打擊吉林崖的明軍得知薩爾滸虎帳被攻破,軍心擺盪,打擊停滯不前。吉林崖金軍見狀主動反擊,劈麵嚮明軍建議打擊。這時,後金聲援的兩旗兵力也趕到吉林崖,構成前後夾攻的態勢,將明軍團團圍住。杜鬆率官兵與後金兵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明軍大敗,杜鬆陣亡。

苦戰中,潘宗顏被流箭射中身亡,明軍喪失主將,軍心大亂,全麵潰敗。此時,明朝的援兵才達到開原,距斐芬山另有百餘裡之遙。努爾哈赤擊敗杜鬆、馬林軍後,當即移兵南下,迎擊總兵劉所率右翼南路軍為全殲劉軍,努爾哈赤采納誘其速進、設伏聚殲的打法,事前以主力在阿布達裡崗(今遼寧新賓南)安插埋伏,另以少數兵士冒充明軍,穿戴明軍衣甲,打著明軍燈號,持著杜鬆令箭,詐稱杜鬆軍已逼近赫圖阿拉,要劉速進。劉信覺得真,因門路狹小,就把軍隊分紅四批急進,唯恐杜鬆獨得頭功。當劉發覺到本身入彀時,他帶領的前軍已經全數進入後金兵在阿布達裡崗設下的“口袋陣”。同時,努爾哈赤令一部八旗兵衝向劉的後續軍隊。此戰,明軍被殲萬餘人,劉父子陣亡。

推薦小說:

超級女婿-神都猛虎-韓三千 |  重生九零:桓少寵妻實錄 |  乘風破浪的郡馬爺 |  帝王攻略1 |  傳奇美職籃 |  重生之我還隻是個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