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白紋章

第三十三章 佛道之爭[第2頁/共4頁]

張誌敬長歎一口氣說道:“全真教四分五裂,丹陽子馬鈺師祖門下弟子遠走寧海。長真子譚處端門下弟子隨之。長生子劉處玄門下弟子赴嶗山太清宮弘道。我等乃是丘處機師祖門下。玉陽子王處一門下弟子去了崳山。廣寧子郝大通門下弟子去了華山。平靜散人孫不二歸隱洛陽近郊的鳳仙洞。自此,全真教不複存在。這諸多變故,皆因我這不僧不道之人所累而至啊。”

張君寶連連點頭說道:“既然道長已然曉得這隻是那蒙古的戰略,如何還飛蛾撲火,前去應辯呢?”

(注:張誌敬:字義卿,號誠明真人。李誌常病終後,其為全真掌教。佛道之爭:史實曰公元1255,1256年,佛道兩邊魁首一對一展開辯論,終究皆以佛教勝出告終。1258年,兩邊竄改了1V1的辯論體例,展開了一次陣容空前的大辯論。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事件,命姚樞等籌辦此辯論。佛教一方以少林福裕長老為首,那摩國師、八思巴等藏傳佛教僧侶助陣,合計三百餘僧;玄門一方,則以繼任教主張誌敬為主,合計全真教徒200餘人,彆的,另有官方、文人代表的裁判200餘人。由兩邊各出17名辯手,並在賽前商定:道勝則僧冠首而為道,僧勝則道削髮而為僧。成果,兩邊的論爭以道家失利告終。玄門17位辯手遵循商定皆脫袍棄冠削髮爲僧。蒙哥汗命令燃燒玄門偽經45部,並償還侵犯梵刹二百三十七所。本書左衡再三,將辯論推遲三年,與劇情不悖,擺佈都是忽必烈主持與主導。忽必烈固然崇佛,但並未製止其他宗教,佛、儒、道、回、基督均不架空。筆者也想說,忽必烈乃是少有的明君。此觀點源於曉鬆教員。感激曉鬆教員,感激曉鬆奇談,感激愛奇藝。)

張君寶聽到這裡,悄悄忖思:怪不得少林寺千年古刹,曆經交戰無數,還是香火鼎盛。本來非是寺內妙手浩繁,乃是金朝、蒙古皆曉得“統治”之道。常言道: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滅了“道”與“佛”,便如同這“載舟”之水變成了死水,死水載舟豈能遠行?是以滅其一,才證其“統治”之道。

張君寶見那瘦高和尚也說出四句偈語出來,便知和尚略已豁然。這四句話張君寶倒是在書上看過,說的是一百五十年前,宋朝名仕黃庭堅的軼事。此詩乃是黃庭堅製作滴翠軒之時候在石碑之上。記錄其有一次做夢,夢到了其宿世乃是一名女子,雖是女身,卻入佛門,畢生不嫁。黃庭堅訪到這位女子活著的母親,視為己母,並接到家裡扶養。

推薦小說:

離婚後,女總裁上門搶親 |  我家個個是皇帝 |  夜宴 |  我曾用心愛過你 |  帝少萌妻 |  我在異界開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