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

第35章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8)[第2頁/共4頁]

學習最需求的是對知識的切磋興趣和結壯的學習態度,這是保持好成績的底子動力和底子體例。把嘉獎當作學習的釣餌提出來,是一種成人要求兒童以成績回報本身的賄賂手腕。它讓孩子對學習不再有虔誠之心,卻把心機用在如何調換獎品、如何討家長歡心上。這讓孩子的心老是懸浮在半空,患得患失,虛榮暴躁,學習上很難故意無旁騖、腳結壯地的狀況。

這位媽媽問我如何辦,我想想說:“普通來講孩子玩遊戲也是一種必須,能讓他玩就儘量讓他玩,不要隨便奪走孩子的一種愛好。如果你的孩子真的玩得很無度了,影響了普通學習,你能夠讓玩遊戲和另一個他想獲得的東西對峙起來,讓玩遊戲成為他獲得阿誰東西的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或許會抵消他對遊戲的興趣。

[7](蘇)蘇霍姆林斯基,《給西席的建議》,杜殿坤編譯,教誨科學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200頁。

[4](美)費洛姆,《為本身的人》,孫依依譯,三聯書店,1988年11月北京第1版,79頁。

“這裡要重視的是,你在口氣中不要表示出對遊戲的討厭,把這當作孩子普通的愛好來對待。如許他本來一天上一次網,一次上四個小時,在這類政策下他能夠變成一天上四次網,每次上一個小時。賺到八百元需求上機八十次,這不是一兩天就能實現的――就是說在設想上要稍有難度,不管用甚麼來做‘獎品’,不要讓他等閒獲得――上機八十次,如何也得半月二十天的吧。在這個過程中你還不竭用山地車刺激他,讓他感覺這個過程比較冗長,感覺上彀變成了一項任務。

[11](美)費洛姆,《為本身的人》,孫依依譯,三聯書店,1988年11月北京第1版,180頁。

再次,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對峙情感。

[1](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誨》,王承旭譯,群眾教誨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56頁。

“比如,他現在特彆想買一輛八百元的山地自行車,你就奉告他,每上一次網,他能夠賺到十元錢,甚麼時候賺夠錢了,就去買車子。”

註釋:

這個設法從大要上看來有事理,既能夠讓孩子儘力學習,又能滿足他的上彀要求。她的體例在最後時彷彿見到了結果,孩子有幾門課考到了85分以上,她就踐約嘉獎了孩子“時候”。孩子很歡暢。但時候一長,孩子並冇有像假想中的那樣“85分以上”越來越多,倒是越來越少了,而上彀的慾望一向冇少。為這事又和她產生著越來越多的牴觸。終究這個嘉獎計劃宣佈失利。

推薦小說:

鳳傲蒼穹之夜似霜 |  寵妻入骨:娘子看招 |  源能狂潮 |  淵靈 |  重生之女王歸來1 |  極品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