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

第十三章:修真綱要[第1頁/共6頁]

真邪亦是陰陽轉,同生異名非有亂,舉止不定自心亂,自心定處即得安。

所謂六合之自生,比方人之自生,何為自生?本身元精元氣之生,名為自生,自生有二,一者為外自生,二者為內自生,六合與人,皆有此二種自生。

明達真偽者,於偽中得真。

修真之人,當觀六合穩定之律,六合法例,乃為君法,奉持君法,諸臣皆得所適,不奉君法者,諸臣無主,乃自爭鬥,而於君主,亦當修明,若君暗淡,臣不見君,賊心則起,能奪君位也,是故,若欲治心,當明其君,君主未明,則奉持君法,如法行持,諸臣自安,君主不請而自現,不修而自明也。

法義說於統統眾,世人隻取人法義,非人法義非人取,得法舍法第一義。

聰明何所來,無智無慧地,以二元入一,一歸〇亦滅。

念來忽念去,思來或想去,心恒住平靜,靜處淨性立。

頌:

漸修其真者,繫念於當前,至於忘身心,一念不能動。

非一亦非二,非有亦非無,圓妙大道鄉,離統統考慮。

正邪不爭鬥,明暗任悠遊,心不取於法,能取統統法。

歧途眾生本非邪,與真聖者來一處,邪若不邪即歸真,真若不真即入邪。

欲尋正道者,當見正道,觀於正道,改良即正,是故正邪,常是兩立,自觀身心,亦有正邪,正邪為臣,真一為君,以至心統攝,比方天覆眾生,正邪不能亂也,比方內心,遇棄取時,有舍有不捨,二種情性,有二種分,一為想分,一為情分,舍中有想分、情分,不捨中亦有想分、情分,舍中有想、情之辯論,不捨中想、情亦在辯論。

如此二種自生,人之存亡,乃有不同,表麵六合,以此二種,亦現盛衰存亡之變,六合**乃風水火地四種氣味交運而成,此四種氣不能越六合,若六合譬為一身,即此四氣在身內運轉交合,化為雨露,六合之身,為之清爽,萬物眾生,以之得生。

人生六合間,當學習六合,

六合以外生與內生,隻在本身以內,因何六合初成時而眾生長生,後六合眾生而短折耶?蓋因六合初生,眾生心簡而潔,無諸造作,人間無惱,皆從順六合法例而生息,以是人緣,過往眾生皆得悠長。

頌:

彼將萬念運,心恒止於安,萬念無妄情,清淨性所現。

墮迷海者,遇此棄取爭辯時,即須辨析,而於辨析,亦無主心,各個臣心,自有其理,因而糾結心境,不免出世,痛下定奪,亦疑其對錯,何故故?以其諸臣相鬥故,臣位均平,勢大者尊,而其一時為尊,並無王尊之性,是故憂患不免,猜疑不定。

推薦小說:

鶴舞月明 |  網絡重生 |  強奪澀愛:總裁求放過 |  大明超級奶爸 |  江湖董事長 |  庶女毒後:陛下,快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