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

第二十二章:修真正意[第1頁/共4頁]

真修之人,先將存亡置之度外,如是方能夠修為脫死之法,若以小人之心行動真人之事,豈可得乎?若心不真,而得真身,無有是處,疇昔將來,亦不有也,若你們碰到統統磨難,統統停滯,仍然能寬解欣但是怡然自樂,即說此人是真修之人,是真人種子,與真人同道而行,統統真人聖賢皆為之護念,皆庇護於彼。

如是易明法,恒者一如然,

若你們心中另有痛恨,另有狠、恨、恚,那麼你們的心態必然是有肮臟的,必然是有罪惡的,若你們尋到了真德,那你們就不會有痛恨之心,貪嗔癡之心也必定是會毀滅殆儘的,若德行純厚,貪嗔癡的風俗影子也會完整消逝,那纔是真人。

正心於人間,人間即仙山,

純心乃正意,正知作正行,

正意行淺顯,淺顯即此岸,

正心行正道,乃名修真者,

若修於諸法,自發得修真,

真意合幻心,幻人即真仙,

德真之人,遇真人則共坐,離真人則獨坐,不但不求人庇護,尚能夠不時庇護於人,若一念讚歎,一念擁戴,一念庇佑,世人少如是心,而德真者不時有如是心,彼於夢寐,心尚如是,其意之純,為真人之所愛樂,德真之人,不須訪求真道,真道自來來往,不德之人,求而不得,真道人在前,彼心自遠,未曾得見。

民氣但有罪,其去處難純,

本無統統有,統統貪亦幻,

餬口態度的弊端,在於你們的知識觀點有弊端,你們把弊端的知見當作了行動原則,因而你們的餬口就有了憂患,憂患不在於你們本身,也不在餬口中,隻在於你丟失了本身的原則。

明師不常在,而心德常有,

正不正皆滅,無有所得者,

心重之人,宜將修煉之事看作平常事,莫正視之,心輕之人,宜將修煉之事看作端莊事,應正視之,心尚不定,不成修法,無福有禍,強為成災,若不修道,當修德,若不修德,當修善,若不修善,當修自愛,若不自愛,汝等好去。

今說於正幻,正合不正滅,

不要把題目的處理體例牢固在修煉上,餬口中的事必然能夠用餬口中的體例來處理,隻要你們把本身的餬口調度好了,纔有機遇體味真意,修煉中的真意,不從修煉中來,是從餬口中來的,這個真意就是你們的餬口態度。

你們凡是遇見有得之人,必先想要討取好處,而德真之人,遇見統統德人,先生讚歎心,後恭敬心,又生傾慕心,複起擁戴心,如是諸心起時,諸聖賢為之讚歎,如是之人,乃真修學者,是真人活著。

推薦小說:

逆天劍帝 |  離婚後:我的身份震驚全世界 |  聖王 |  總裁的大力女友 |  末日農場主 |  蜜寵100分:重生鮮妻,狠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