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3頁/共5頁]

蘇軾下獄103天,幾次靠近被砍頭的地步。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言官、士大夫的國策,蘇軾纔算躲過一劫。

蘇軾下獄103天,幾次靠近被砍頭的地步。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言官、士大夫的國策,蘇軾纔算躲過一劫。

一蓑煙雨任平生

如夢人生,人生如夢,這是蘇東坡對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一種豁達的心態,激進的感悟,主動的實驗。清曠悲觀的襟懷成了蘇東坡在窘境中奮進的精力支柱,恰是有瞭如許的支柱,才讓蘇東坡找到了更多的酷愛生命的來由。

暮年蒙受貶謫的蘇軾麵對人生的波折,平和地吟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草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視波折、淡化苦痛的平和表情,磨洗了蘇軾的豪宕詞風。實際上,蘇軾企圖味伎倆寫出本身在突如其來的政治風雨麵前內心的開闊與氣度的安閒。

人生感悟

暮年蒙受貶謫的蘇軾麵對人生的波折,平和地吟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草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視波折、淡化苦痛的平和表情,磨洗了蘇軾的豪宕詞風。實際上,蘇軾企圖味伎倆寫出本身在突如其來的政治風雨麵前內心的開闊與氣度的安閒。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舒暢,自比唐朝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分歧,被外放穎州。

波折是人生的常態,遭受波折不該一味放大痛苦讓其充塞心靈,應學會調適心絃,安然麵對。

蘇軾下獄後存亡未卜,在等候最後訊斷的時候,其子蘇邁每天去監獄給他送飯。因為父子不能見麵,以是早在暗中約好:平時隻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極刑訊斷的壞動靜,就改送魚,以便內心早做籌辦。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宋朝聞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齊名;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朝書法成績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蘇氏四弟子為: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

推薦小說:

無敵丹神 |  娘子有喜:生個包子來種田 |  重生寵婚,霍少追妻很強勢 |  五行劍禦 |  仙穹界主 |  朕臨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