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11章 找到了位置,也就找到了自己(3)[第1頁/共5頁]

這個和尚就又問道,那到底甚麼是達摩祖師西來意?趙州和尚也再次答覆說,庭前柏樹子!

“儘形壽,不喝酒,汝今能持否?”“能持!”

等有天真的到了柏林禪寺,看到了當年的柏樹從幼小的秧苗,一向長到現在的參天大樹。這期間,已是人間多少風雲變幻成以往,繁華落儘覓無蹤了。

俄然想起一個故事,一個有關柏林禪寺的禪宗故事,一個“庭前柏樹子”的故事。

放眼望去,在這浩繁插手典禮的人中,有隻受三皈依的;有早就受了三皈依,此次是來受五戒的;也有和我一樣,三皈依和五戒都一起受持了的;另有受了三皈依,也隻受了五戒中的此中某個戒的,總之,都是跟著每小我的自發誌願和量力而行。

“儘形壽,不邪淫,汝今能持否?”“能持!”

不過,就像現在的人們動不動就稱人“老闆”一樣,也不見得每小我都是老闆嘛。隻是如許稱呼人的和被稱呼的都曉得這隻是個尊稱,固然一定就是究竟。但兩邊呢,一個愛說,一個愛聽,何樂而不為呢?

多年之前,也有一名禪者,當他看著滿天的雪花落下,就禁不住地讚歎:真是妙不成言哪,每一片雪花都落到了它應當落的處所。

四周靜極了,彷彿都能夠聞聲雪花親吻大地的聲音,另有對方的心跳。

佛陀以為,每小我之以是會犯下各種弊端不對,都是因為無始以來的貪嗔癡形成的。以是,要肅除各種弊端不對,就要從清淨本身的“身、口、意”三業開端做起。就是說,要時候重視本身的意念和言行,要做到“內心不起,外境不生,凡是有相,不是本真,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

再接著問:“儘形壽,不盜竊,汝今能持否?”情願受持的就持續答覆:“能持!”

這世上恐怕冇有比我更笨的人了。

起首要停止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我今統統皆懺悔。”然後接著發願正授三皈依:“儘形壽,皈依佛;儘形壽,皈依法;儘形壽,皈依僧。”最後,作迴向,所謂“迴向”就是把統統的好處好處和功德,都和大眾及統統的生命一同來共享:“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瞭然,普願罪障悉消弭,世世常行菩薩道。”

等受完三皈依,開端受持五戒時,明海師在法座上如是扣問:“儘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

有一天,一個和尚就教趙州和尚,甚麼是達摩祖師西來意?

推薦小說:

甲殼狂潮 |  憶年 |  末世談 |  異能重生:少女陰陽師 |  崇樓如故 |  聖帝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