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三國

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1頁/共3頁]

更何況,鄧艾能夠完整不消理睬陽安關,直接引軍經白水攻打劍閣,一旦劍閣失守,全部西川就都透露在魏軍的鐵蹄之下,鄧艾完整不消再涉險去走陰平小道,從大道上便能夠直取成都了。

劍閣在漢德縣東北三十裡處,大小劍山間斷處,兩邊絕壁峭壁,峰巒筆挺如劍,對峙如門,故曰劍門關。東漢時,劍閣的防備位置是前移的,就是距劍閣東北方向五十裡的瑕萌關,蜀漢期間,諸葛亮以漢德縣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裡,連山絕險”,於此“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間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成為軍事要隘。

劍閣關山險惡,易守難攻,有“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的劍門天下險之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描述地或許有些誇大,但劍閣的險要倒是無人能夠置疑,並且劍閣是漢中通往成都的獨一通道,守住劍閣,就即是守住了成都的北大門。

劉禪確切也很頭大,彆看平時劉禪縱情聲色,看似昏庸無能,但在大事上,他也不胡塗。固然薑維身為大將軍,對漢中的失守負有首要任務,可劉禪更清楚,如果論才氣,朝中諸將,冇有一個能比得過薑維的。劉禪冇有打過仗,並不代表他冇讀過兵法,兵法常雲,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在這漢中失守西川危急之刻,撤換掉薑維純粹是無腦之舉。

以是固然朝中的大臣聯名彈劾薑維,但劉禪卻冇有理睬,仍然保持由薑維統兵的格式。漢中丟了,對於劉禪而言,丟了就丟了吧,隻要能守得住劍閣,將魏兵擋在劍門關以外,保西蜀一境安然,劉禪就彆無他求了。

黃皓也再次向劉禪進言,發起由右將軍閻宇代替薑維大將軍的職位,主持劍閣的戍守。

既是劉禪的終究決定,諸大臣也就無話可說了,執事寺人大聲喊道:“有本早奏,無事退朝。”

統統的鋒芒都指向了薑維,在朝中,反對薑維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諸葛瞻、董厥、譙周等朝中大臣聯名上奏,要求奪職薑維。

就在世人正籌辦起家退朝之時,一人持笏上前拜道:“臣有本奏。”

魏蜀兩國的戰線穩定在了大巴山一線,自魏軍八月伐蜀以來,一個月的時候,蜀國喪師失地,連丟漢中、陰平、武都三個郡,能夠稱得上是蜀漢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失利,特彆是漢中,自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擊敗曹操篡奪漢中以後,整整四十四年漢中再冇有被曹魏的權勢所介入過,但是明天漢中卻失守了。落空了漢中這個基地,今後蜀漢再無北伐中原的機遇,而全部巴蜀都麵對著顛覆之危。

推薦小說:

野醫 |  傲武戰神 |  獵手2016 |  詭異復甦:我隻是個普通人 |  全民國戰:我是最強霸服玩家 |  蒼天劍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