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寧靜,讓你聽到生命的盛放

第4節 靜心之前要清涼[第1頁/共2頁]

當代社會,涼亭早已落空蹤跡,去問問都會人:“甚麼是亭?”他必然會答:“亭啊?我當然曉得,是候公車用的嘛!”唉,遠去的涼亭,把那一份清冷的古典情懷,也帶走了。

劉禹錫避暑以後提筆寫詩《劉附馬水亭避暑》,也有涼亭,另有翠竹:“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虎魄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賜冰滿碗沉朱實,法饌盈盤覆碧籠。儘日清閒避煩暑,再三保重仆人翁。”

在唐詩中乘涼,對我來講,是心靈的伸展與酣享,於靈魂深處汩汩湧流沁人的詩意與涼意。

最喜好唐朝大墨客王維的《乘涼》,讀著讀著,不覺頓生涼意。“喬木萬餘株,清流貫此中。前臨大川口,豁達來長風。波紋涵白沙,素鮪如遊空。偃臥盤石上,翻濤沃微躬。漱流複濯足,前對垂釣翁。貪餌凡多少,徒思蓮葉東。”這的確就是一幅唐朝子民浪漫度夏乘涼圖。樹高大,且稠密,有清流,水潺潺,大山豁口處,山風習習,長驅直入。人臥石上,淨水洗塵,雙腳入水,涼從腳下起,然後,舒暢地與河邊垂釣者懶懶地望對,有一搭冇一搭地閒談。光陰彷彿都為其間的誇姣,而留駐。

夏季炎炎似火燒,唐詩深處有清冷。

@埋頭:

韋應物在《精舍乘涼》中說道:“山景寂已晦,野寺變蒼蒼。夕風吹高殿,露葉散林光。清鐘始戒夜,幽禽尚歸翔。誰複掩扉臥,不詠南軒涼。”一派山川天然,目之所及,清風綠葉,清冷月光,微涼鐘聲……當代都會,那邊能覓到那一方清冷透爽的精舍呢?

在當代,人們心平和,意舒緩,天然暑解。 “寧心無一事,便到清冷山”此所謂,心靜天然涼嘛。

讀到此情此景,怎不是瑤池,怎不令人神馳呢?在唐詩中乘涼,心靜,意美,景深,清冷天然來啊。山是清冷山,景透清冷意。一顆埋頭,如果就是如許的微微的清冷,任夏之煩燥擾亂,任事情慌亂攻擊,埋頭仍然故我。炎炎夏季,我們向唐詩要清冷,擾擾餬口,我們向清冷要安好。

樹蔭與涼亭,是前人乘涼的好去處。唐朝墨客陸希聲詩曰:“六月清冷綠樹蔭,小亭高臥滌煩襟。羲皇向上何人到,長日不時弄素琴。”

白居易在《消暑》詩曰:“何故消煩暑,端坐一院中。麵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坐為室空。”室空,心靜,由表及裡,漸至清冷佳境。

樹陰已是都會的奇怪之物了,日日頂著驕陽在大街上來去,不大又不高的行道樹,不管如何也灑不出詩意的陰涼。有功德者策動“古(大)樹進城活動”,兩三人才合抱得攏的大樹,生硬地從大山裡移植至到都會,孤零零看車來人往。挪了窩的古(大)樹,被砍去大部分枝椏,太陽底下,隻要幾片如笠大小的陰地,如何生得冷風呀?

推薦小說:

聽說傅先生喜歡我 |  重生都市鬼王 |  三生三世琉璃殤 |  我家的狗成精了 |  天狐傲世:魔尊大人的小狂妻 |  傲嬌女總裁的貼身兵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