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兵奪鼎

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1頁/共4頁]

燕北與麹義上一次在叢台之上不算相談甚歡,但這一次與魏攸在此地固然不過熟諳一日,卻好似結識數年的知己老友普通,觥籌交叉讓人隻恨生不逢時。

越是佩服燕北,便越不肯讓他單身赴死。如許的男人應當活著,活在拱衛他的朋友中間。

這是個封閉的練兵場!

他是從幽州來的,自古以來幽冀燕趙故地便是天下強兵的出處,更兼得現在幽州有公孫瓚那樣的傑出人物,麾下千餘白馬義從可謂精銳,本來魏攸覺得甚麼樣的兵馬他冇見過,燕北的上馬恐嚇不倒他。

不過一起走來,魏攸也確切對燕北的熟諳更上層樓。邯鄲城談不上甚麼管理,不過是統統遵循先前的政令罷了,不過燕北敢不帶一個保護一起穿過邯鄲城走到這裡,街巷偶爾遇見的百姓竟然還會退到路旁向他笑著施禮。

叢台與其說是一座閱兵台,更像是一座小城,內部有引滏水構成的護城河環抱,內裡城高六丈,皆以實土夯成堅固非常,上有城垛射台,遠瞭望去便能看到數以百計的叛軍立於城垛兩旁持弓架弩,槍矛林立。

任何期間,任何期間,品德老是人們訂交的先決前提。在魏攸看來,燕北在張純失勢時與其產生恩仇,卻在其失勢時大力互助乃至不吝拚上性命,足可稱之為高義。

“如果這件事能做成,則是大家所求均能得之,皆大歡樂又有何樂不為呢?”

“這……莫非燕將軍還要為叛軍而戰?”魏攸聽出燕北言語中已萌發死誌,不由大急道:“燕將軍,那叛賊必定落敗,實不相瞞,鄙人解纜之時,朝廷已調派中郎將孟益領軍愈萬出征漁陽,都督公孫瓚亦領軍三千騎從攻,您又何必在此時北上誤了性命!”

不待魏攸再說甚麼,燕北便閉上眼睛長出了口氣,點頭說道:“遵循烏桓人的德行,他們在漢地一番打劫早夠烏桓數年之用,隻怕使者一說,他們便馬不斷蹄地一起北上,張公與張舉隻怕是攔都攔不住,冇了烏桓人的拱衛,就憑他們那幾千兵馬,恐怕朝廷兵馬一來便要將他們擊敗了!”

可步入叢台以後他不再這麼想了。

驍牙成軍仲春,普通環境兵員是很難達到這類本質的,隻不過燕北的軍隊並非新軍,而是從各個郡縣提出最勇猛善戰的精銳,固然現在還冇法達到精銳兵馬以一當十的戰役力,但在軍士的身材本質與設備上,燕北有信心與全部天下最尖端的武力一爭高低。

魏攸點頭苦笑,再度對燕北下襬道:“我曾覺得這類氣度隻馳王謝冠族的子嗣才氣培養的出來,卻不想本日竟在這武靈叢台見到,您是如先漢時田橫般的人物,若您的部下曉得您有如此氣度,哪兒會不為您效死。魏某自歎不如您啊!既然您有所求,魏某也不好相勸,若您真的死於北方,魏某自會為您收屍,年年祭拜不竭香火。”

推薦小說:

一刀劈開生死路 |  三國領主時代 |  越境鬼醫 |  江湖醉得意 |  戰寵入侵 |  玉帝成長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