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第54章 (2)[第1頁/共5頁]

元鳳六年丙午,公元前七五年春,正月,募郡國徒築遼東、玄菟城。

秋,七月,乙巳,封範明友為平陵侯,傅介子為義陽侯。

烏桓複犯塞,遣度遼將軍範明友擊之。

乃立尉屠耆為王,改名其國為鄯善,為刻印章;賜以宮女為夫人,備車騎、輜重。丞相率百官送至橫門外,祖而遣之。王自請天子曰:“身在漢久,今歸單弱,而前王有子在,恐為所殺。國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願漢遣一將屯田積穀,令臣得依其威重。”因而漢遣司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撫之。

元鳳五年乙巳,公元前七六年夏,大旱。

夏,赦天下。

冬,遼東烏桓反。初,冒頓破東胡,東胡餘眾散保烏桓及鮮卑山為二族,世役屬匈奴。武帝出破匈奴左地,因徙烏桓於上穀、漁陽、右北平、遼東塞外,為漢窺伺匈奴動靜。置護烏桓校尉監領之,使不得與匈奴交通。至是,部眾漸強,遂反。先是,匈奴三千餘騎入五原,殺略數千人;後數萬騎南旁塞獵,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是時漢邊郡烽火候望奪目,匈奴為邊寇者少利,希複犯塞。漢複得匈奴降者,言烏桓嘗發先單於塚,匈奴怨之,方發二萬騎擊烏桓。霍光欲出兵邀擊之,以問護軍都尉趙充國,充國覺得:“烏桓間數犯塞,今匈奴擊之,於漢便。又匈奴希寇盜,北邊幸無事,蠻夷自相進犯而出兵要之,招寇肇事,非計也。”光更問中郎將範明友,明友言可擊,因而拜明友為度遼將軍,將二萬騎出遼東。匈奴聞漢兵至,引去。初,光誡明友:“兵不空出;即後匈奴,遂擊烏桓。”烏桓時新中匈奴兵,明友既後匈奴,因乘烏桓敝,擊之,斬首六千餘級,獲三王首。匈奴由是恐,不能複出兵。

甲戌,富民定侯田千秋薨。時政事壹決大將軍光;千秋居丞相位,謹厚自守罷了。

十仲春,庚戌,宜春敬侯王訴薨。

六月,赦天下。

是歲匈奴發左、右部二萬騎為四隊,併入邊為寇。漢兵追之,斬首、獲虜九千人,生得甌脫王;漢無所失亡。匈奴見甌脫王在漢,恐,覺得道擊之,即西北遠去,不敢南逐水草;發群眾屯甌脫。

是歲,匈奴複遣九千騎屯受降城以備漢,北橋餘吾水,令可度,以備馳驅;欲乞降親,而恐漢不聽,故不肯先言,常使擺佈風漢使者。然其侵盜益希,遇漢使愈厚,欲以漸致和親。漢亦皋牢之。

庚午,右扶風王訢為禦史大夫。

旦遣孫縱之等前後十餘輩,多齎金寶、走馬賂遺蓋主、桀、弘羊等。桀等又詐使報酬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稱蹕,太官先置。又引“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敞無功,為搜粟都尉;又擅調益莫府校尉。光擅權自恣,疑有非常。臣旦願歸符璽,入宿衛,察奸臣變。”候司光出假日奏之,桀欲從中下其事,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書奏,帝不肯下。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對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詔:“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無罪。”光曰:“陛下何故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都郎,近耳;調校尉以來,未能旬日,燕王何故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是時帝年十四,尚書、擺佈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懼,白上:“小事不敷遂。”上不聽。後桀黨與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複言。

推薦小說:

創造真實世界 |  魅世狂妃:邪王,求彆撩 |  二次元氣運係統 |  坦克世界之尖刀斥候 |  都市超級紈絝 |  曙光遊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