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圖書館

第十四章 賺大錢的機會[第2頁/共4頁]

大黃代價跟廣東一樣,也就是每擔四十五元擺佈;

趙大貴厥後起家以後對寧波也做了一番市場調查,特將其物價公佈一下,以作比較(知了注:實在是知了發懶,不想到今後再把寧波的物價列舉出來,就直接一起公佈)。

逛了一大圈,買很多東西,又找個錢莊將一部分銀元兌換成銅錢,最後還找個餐館大吃一頓,一幫人才心對勁足地回到領事館。

糖從大員或福建運來,最便宜的每擔六元到七元,白沙糖每擔九元,最好的冰糖每擔十一元到十二元;

實在論起對這些代價諜報的陌生程度和巴望程度,趙大貴隻在英國人之上,不在其下。

南京土布,一種利用黃棉花織成的布匹,每百匹代價四十元(每匹長21.5尺,這應當是英尺);

麻的質量很好,每擔八到九元,光是每年收支上海的七千多艘船隻所需的索具就需求用很多麻;

“掌櫃的是美意,我趙大貴心領了。但是我趙家十幾年前開端就家道中落,這奔出息的心早就冇了,也就多賺點錢餬口罷了,其他就冇法管那麼多了。”

趙大貴一副我有故事的模樣,掌櫃的感喟一下,也不再安慰。

不是吧,我就是要逛街也不是你們這些大老爺們,本國美女還能考慮一下,趙大貴內心腹誹不已,但內心明白巴富爾花那麼多錢雇用本身,就是要乾這個事情的,當下笑哈哈地承諾。

這期間的人以給洋人做事為恥,就是十三行的伍家和潘家,稀有千萬元身家的主,家裡主事的人都喜好用化名,擔憂被人嘲笑甚麼的,蓋有清一代民風就如此。

(大)麻的質量很好,每擔九元到十元,但本地需求量很大,不太能夠出口;

領事館這些人遠渡重洋而來,幾近全數都是奪目之輩,本來誇獎趙大貴也不見得是對其品德有多高估,此時卻對趙大貴多了幾分尊敬,也開端真正地采取他。

(知了注:以上質料首要來自羅伯特.蒙哥馬利.馬丁於1847年撰寫的“中國政治貿易和社會”)

掌櫃目光獨到,早就看出趙大貴實在識字,將他歸類為不快意的墨客那一類。

寧波的絲織品和廣州的產品很類似,均勻代價為每匹(20碼,每碼91.44厘米);生絲的代價410元到450元;杭州府的綢緞按重量計價,均勻代價為每兩約四角五分。

趙大貴上街就遵循兩條:一是不過分砍價能夠,但東西質量必然要好;二是不管買的東西多麼嚕囌,賬目必然要清楚。

推薦小說:

重生之無雙戰防 |  重生異能:總裁大人請接招 |  特戰雇傭兵 |  三國之豎子 |  封禁遊戲 |  他來自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