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圖書館

第三十八章 生絲,最賺錢的生意[第1頁/共3頁]

但是,到了本國販子湧出去後,這類陳腐的形式,就有些掉隊於期間了。

以茶葉為例,茶產區的茶商將茶葉運到魔都的茶棧出售後,隻曉得本身能拿到多少錢,並不曉得茶棧向洋行出售茶葉收多少錢;呼應的,茶棧也隻曉得本身的售價,並不曉得這些茶葉賣到英國,能賣出多少錢。

就靠這麼倒騰,劉鏞在短短的一個夏季裡賺了數十萬兩銀子,堆集了龐大的原始本錢,為以後成為湖州生絲行業的首富奠定了根本。

可惜的是,如許的事情並冇有產生,最後是由日本生絲後發先至,占走了歐洲和美國的絲織品市場的。

那麼,這期間歐洲各國本身出產的生絲代價又是如何的呢?

(知了注:有一些朋友能夠感覺這本書的質料過於翔實,有些影響瀏覽體驗,如果真是如此,請在論壇說一下,知了能夠恰當減少質料的援引。)

究竟上,南京條約簽訂,開端五口互市後,本國販子第一次有機遇深切中國做買賣,並不止一次地對販子們關於代價資訊的無知,收回各種讚歎。

此中,大蠶絲和圓花絲都是每包一百斤,唯獨湖州輯裡絲是每包八十斤,也就是說湖州絲每斤代價五元到六元擺佈。

這一次到魔都賣生絲,劉鏞賺了很多錢,回到南潯後便不懂聲色,跟之前一樣持續在南潯收買生絲,然後又拿到魔都賣,就如許一向來回倒騰。

比來一名生絲查驗員給我看了一些再繅絲,...跟未經再繅的絲比較了一下。

如此算來,淺顯白絲每公斤約即是1.8633英鎊,相稱於5.59兩;再繅絲每公斤約即是2.497英鎊,相稱於7.493兩。

這期間的清朝販子有很成心機的風俗,遵循傳統的公行風俗,儘管本身一家的買賣,對買賣鏈上的上家或下家的貿易體例以及貿易代價,既不體味也不肯意體味,以為那樣一來就會壞了端方,做不長買賣。

趙大貴之前就挺過劉鏞的故事,也一向對劉鏞的好運戀慕不已,此次到了這個天下,倒有機遇提早賺一把。

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中日貿易不竭闌珊,到了道光年間就幾近冇有販子向日本發賣生絲,但通過廣州向西歐販售生絲的買賣,卻一向冇斷過,並且範圍還不小。

中國人向來以會做買賣的民族自大,但在這一期間表達出的對各買賣鏈上代價的無知,可謂驚心動魄,並且這類環境一向持續到19世紀末期,乃至二十世紀初期。

推薦小說:

娜迦神族 |  領主萬萬歲 |  一球傾城 |  萬古神墟 |  嫡女有毒,無賴邪妃很囂張 |  末法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