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

第十六章[第2頁/共6頁]

可惜如許一個才女卻嫁了一個笨伯王凝之。謝道韞嫁到王家以後,很不對勁,回孃家時大發牢騷,說:“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複有封、胡、羯、末。不料天壤當中乃有王郎!”阿大是謝尚,中郎是謝據,他倆是謝道韞的叔父輩,封、胡、羯、末彆離是謝韶、謝朗、謝玄、謝淵的小字,都是謝道韞的兄弟輩,前人把堂兄弟叫“群從”(“從”讀“縱”)。不管是長一輩的謝尚、謝據,還是同一輩的謝韶、謝朗、謝玄、謝淵,都是相稱優良的名流,冇想到本身卻嫁了個遠遠比不上諸謝的王凝之,也難怪才女謝道韞滿腔怨氣。更慘的是,王凝之堅信五鬥米道,孫恩造反時,擔負守城將軍的他竟然不好好設防,說已經請了鬼兵互助,成果天然一敗塗地,本身腦袋也搬了家,連帶四個兒子也一起賠了出來。才女謝道韞才高命薄,老景苦楚,令人感喟。

王渾跟鐘琰另有一個女兒,也長得很標緻。王濟一向想為本身的mm物色一個好工具,厥後碰到一個“兵家”出身的年青人,很有才調,王濟想把mm嫁給他,先稟報母親。在魏晉期間,“兵家”指武人,又稱“軍戶”“營戶”,多指豪門而有武功的家屬,不是士族,常常被高門瞧不起。但是鐘琰說,如果這小我真有才,家世能夠不計算。鐘琰出身高門,能說如許的話是很開通的。但是出身豪門不比出身高門,出身高門的人十八九歲一出來仕進就是尚書郎、秘書郎、黃門郎如許清貴的官,不要幾年也不要做甚麼特彆儘力,便能夠升到很高的位置,所謂“平流進取,坐至公卿”(見《南齊書·褚淵王儉傳論》),但是出身豪門、兵家的人,是需求一步步儘力爬上去的,以是即便才氣出眾,如果命不長就做不到大官。厥後王濟把一群年青人帶進家裡,此中就有這個兵家子,鐘琰一眼就看出來了,對王濟講:“你說的阿誰青年就是他吧,但是這小我固然優良,倒是短折相,不能把mm嫁給他。”成果還真被她說中了,這個青年幾年後就抱病死了。

聰明而有見地的女子在阿誰期間還真很多,陶侃的媽媽是另一名。上麵這個故事見於《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則:陶公少有弘願,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範逵素著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而逵馬仆甚多。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髮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銼諸薦覺得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歎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裡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為嘉話。”侃乃返。逵及洛,遂稱之於羊晫、顧榮諸人,大獲佳譽。

推薦小說:

超級學生俏校花 |  超級小神醫 |  最強小神醫1 |  我在揍敵客家做女仆[綜] |  劍破蒼穹2 |  山溝書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