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

第10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2)[第1頁/共4頁]

現在恰是個恰當的時候來指出,非論墨家、儒家,在對待鬼神的存在和祭奠鬼神的態度上,都彷彿是衝突的。墨家信賴鬼神存在,但是同時反對喪葬和祭奠的縟禮,當然彷彿是衝突的。儒家誇大喪禮和祭禮,但是並不信賴鬼神存在,一樣也彷彿是衝突的。墨家在談到儒家的時候,本身也十清楚快地指出過這類衝突。公孟子是個儒家的人。“公孟子曰‘無鬼神’,又曰‘孟子必學祭奠’。子墨子曰:‘執無鬼而學祭禮,是猶無客而學客禮也,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墨子・公盂》)

這個標準,也就是墨子用以證明兼愛最可取的首要標準。在《兼愛下》這一篇中,他辯論說:“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當今之時,天下之害孰為大?曰: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師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下之害也。……姑嘗本原若眾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必曰:從惡人、賊人生。分名乎天下惡人而賊人者,兼與?彆與?即必曰:彆也。然即之交彆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與?是故彆非也。

墨子用這類功利主義的辯論,證明兼愛是絕對精確的。仁人的任務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他就該當以兼愛作為他本身以及天下統統人的行動標準,這叫做以“兼”為“正”。“以兼為正,是以聰耳明目,相與視聽乎;是以股肱畢強,相為動宰乎。而有道肄相教誨,是以老而無老婆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今唯毋以兼為正,即若其利也。”(《墨子・兼愛下》)這也就是墨子的抱負天下,它隻能通過實施兼愛而締造出來。

一種似是而非的衝突

墨子的答覆是,人們接管如許的權威,並不是因為他們選中了它,而是因為他們無可挑選。照他所說,在建立有構造的國度之前,人們餬口在如湯瑪斯・霍布士所說的“天然狀況”當中。在這個時候“蓋其語曰天下之人異義。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天下之亂,若禽獸然。夫明乎天下之以是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覺得天子。”(《墨子・尚同上》)如此說來,國君最後是由群眾意誌設立的,是為了把他們從無當局狀況中挽救出來。

推薦小說:

萬劍獨神 |  超梵 |  魔君的妖妃 |  茅山道長 |  傾世暖婚:吻安,甜妻 |  器靈無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