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

第三十九回 憤寫血書孝子自儘 痛飲鴆酒玉女殉情[第2頁/共12頁]

奴家劃子撐進水中心。

奴家本日吊先生,

“先生,您不想先進荊州城去看看?”

淚眼兒迷離,心兒愁悵悵。

玉娘仍未答話,她但願麵前這座墳包能俄然裂開,張居正仍像平常一樣雙目炯炯走出來,與她聯袂,雙雙踏月而去。但眼下在這深沉的夜色中,除了偶爾吹過的風在樹叢蒿草間留命令人驚怖的聲響,再冇有任何風景能平複她無儘的愁緒。站在一旁的金學曾,為玉孃的癡情所打動。兩人都這麼冷靜地站在張居正的墳前,月華流轉,銀河無聲……或許過了好久,到了半夜時分,玉娘才歎出一口氣,她麵對墓碑盤腿坐了下去。拿起那張琵琶,悄悄撥了一下,清脆的絃音在靜夜裡傳得很遠很遠。玉娘瞅了一眼金學曾,說道:

疫瘴為甘露,憂患為酒漿。

“杭州。”

“自古忠臣,一定都有好報。”

隻見一小我影從墳包左邊轉了過來,玉娘本能地後退一步,尖著嗓子詰問:

“先生,玉娘看你來了。”

歌聲是那麼的嬌甜、清脆,如荷葉上轉動的晶瑩露水。它們在暮色四合的郊野上滿盈,更具有某種不成順從的引誘的力量。但是,坐在小轎裡的人,卻冇有從這歌聲裡分享到采蓮女對愛情的巴望與神馳。而是彷彿感到有一條毒蛇鑽進了她的心,滾燙的淚水從她的雙頰流下……

“張先生若還能再活一次,不知他是否另有勇氣像先前那樣不避權貴摒擋國事。”

金學曾點點頭,答道:“上麵這四段話,都是從張太師擔負首輔以後給有關官員的函件中摘錄。這些信,都刊載在當時的邸報上。張太師之以是要把這些私家函件刊載出來,其企圖就是為了讓天下的官員都曉得他矢誌鼎新的決計。”

“先生,您的詩,奴婢一向服膺心頭。‘夕照千山風浩大,金戈鐵馬楚狂人,虞姬伴我輕存亡,一回執手一陽春。’當初讀到這首和詩,奴婢心中就有不祥之兆。先生啊,你位極人臣,有才氣挽救大明的江山,為何就不能挽救你本身?一如老衲人說你精於治國,疏於防身,不幸被他言中。先生啊先生,項羽兵敗垓下,到死都有虞姬相伴。現在,你在這裡躺了整整一年,玉娘纔來看你,你將奴婢比作虞姬,奴婢不配呀!”

推薦小說:

重生引路人 |  寵妻如命之一等世子妃 |  哈嘍,貓小姐 |  這個病人我不治了![快穿] |  最強慈善家 |  最好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