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狂潮

俾斯麥級戰列艦[第1頁/共3頁]

動力:12台高壓鍋爐,3台蒸汽輪機,設想最大功率138000馬力,實際穩定最大功率150170馬力,實際極速最大功率163026馬力。

艦載飛機:4架Ar-196型水上飛機(用於窺伺、校射與聯絡)

製作質料:艦體佈局,St52造船鋼;立麵裝甲,KCn/A大要滲碳硬化鋼;程度裝甲,W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勻質鋼。

標準排水量:俾斯麥號41700噸/提爾皮茨號42300噸;滿載排水量:設想值49400噸/最大52900噸。

裝甲:主側舷裝甲320毫米;雙層裝甲船麵,上裝甲船麵50-80毫米,主裝甲船麵80-120毫米(安插在第三船麵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堆疊在彈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批示塔350毫米;防雷裝甲45毫米。防雷體係設想要求抵抗250公斤TNT火藥,實際可抵抗300公斤德國hexanite烈性火藥。裝甲總重17450噸(不含炮塔扭轉部分),艦體佈局總重11691噸。

武備:8門雙聯裝380毫米/52倍徑(按英國標準是48倍口徑)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座四聯裝、12座單管20毫米高炮(提爾皮茨號為18座四聯裝、6座單管20毫米高炮)。

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輔弼和德意誌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1815年-1898年)定名,人稱“鐵血宰相“。

第一次天下大戰後,敗北的德國一向想擺脫\<凡爾賽和約\>的限定。早在1932年,德國水兵就開端對製作3.5萬噸的戰列艦停止了實際性研討,並對其武備、裝甲和航速停止了可行性論證。

俾斯麥級戰列艦。在納粹德國宣佈撕毀《凡爾賽和約》以後,1935年與英國簽訂《英德水兵和談》。不久,德國水兵開端籌辦製作俾斯麥級戰列艦。英國曾要求德國將該型艦的排水量限定在35000噸,但德國以其不是華盛頓水兵條約具名國為由決然回絕。完工日期:俾斯麥號1936.7.1/提爾皮茨號1936.10.30;退役日期:俾斯麥號1940.8.24/提爾皮茨號1941.2.25。俾斯麥級艦體受穿越基爾運河水深限定,適度加寬艦體減少吃水,長寬比為6.67∶1,上層修建比較鬆散,進步了艦體的穩定性。因為是德國自1918年第一次天下大戰敗北今後初次製作純粹的戰列艦,為了降落風險,包管研製進度,儘量采取現成的技術,決定采取雙聯裝380毫米口徑艦炮(技術由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上的艦炮而來),主炮塔采取前後對稱呈揹負式佈局各安插兩座(搭載8門主炮)。其主炮實際射速很高,達到同期戰列艦的最高程度,主炮穿甲彈采取“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兵間隔具有很好的能力,但遠間隔著靶存速機能呼應降落。其裝甲防護與當時風行的被稱為“重點防護”裝甲防護設想有所分歧,相沿“IncrementalArmorScheme”的設想形式(稱為“全麵防護”),具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標準,其主裝甲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占標準排水量的41.85%。彆的,該艦在實現大防護標準的同時,依靠大防護標準供應的空間賠償,主程度裝甲安排在第三船麵,讓其與主舷側裝甲一同堆疊於彈道上,使艦體關鍵部位的防護也獲得了強化,超出同期製作的戰列艦。

推薦小說:

吾為元始大天尊 |  後孃最彪悍 |  逆襲,從校花接送開始 |  怪誕心理學 |  毒醫棄女:爆寵紈絝妃 |  豪門寵婚蜜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