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

第九十一章 秦國廷議 下[第1頁/共5頁]

秦王政道:“你統領五萬人馬,沿漳水南岸佈陣,覺得疑軍,虛張陣容,管束邯鄲兵力。”

秦王政點了點頭,玩教唆誹謗,一貫都是秦國的特長好戲,何況現在李牧和趙國之間,已經產生了裂紋,隻用順勢而為,並不難使這個裂紋再擴大。隨後秦王政又道:“那麼我們秦國現在的籌辦如何,客歲隴西、北地兩郡產生旱情,現在災情措置得甚麼樣了,對這一次出兵會有影響嗎?”

李斯也出列,道:“大王,臣覺得不會。趙國承認李牧在代郡自治,還是迫不得已之舉,因為李牧在趙國聲望素著,並且又手握重兵,他在代郡自治,趙國朝廷也對他無可何如。但趙國朝廷必定又會對李牧非常忌殫,不然就應當將李牧招回邯鄲,拜為相國,但現在趙國隻是承認李牧在代郡自治,也可見趙國對李牧並不相任,是以隻要我們再從中做一些工夫,必然能夠不使邯鄲援助李牧。”

秦王政略一深思,道:“好,隴西、北地兩郡本年的稅賦減少一半。”

尉繚道:“回稟大王,臣己與王大將軍商討過伐趙的方略,我秦國疇昔伐趙,都是分為南北兩路,一起以太原郡為根底,東進井陘,而後南下;另一起以河內為根底,北上渡漳水直攻邯鄲。固然這兩路人馬能夠對趙國構成南北夾攻之勢,但也使我秦軍兵力分離,並且兩路當中,隻要一起得勝,另一起也不得不被迫退兵。而趙國占有天時之優,是以能夠集合兵力,隻需儘力攻我秦軍一起,既可取勝。前次李牧兩敗秦軍,都是如此用兵。並且趙國在漳水北岸建有長城,邯鄲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客歲我大秦攻趙,司馬尚僅以三萬之兵,就能守住漳北,敵我秦軍十萬,而李牧能夠集合趙軍主力,儘力把守北線,纔有桓齮將軍番吾之敗。是以這一次伐趙,毫不能再釆取如許的戰術了。”

楊端和道:“臣尊王命。”

秦王政道:“你們四人隨王卿一道出兵伐趙,幫手王卿破趙。”

尉繚、李斯一起出列,忙道:“臣在。”

四人齊聲道:“臣尊王令。”

不過在長平之戰的時候,也是趙國的國力最鼎盛的時候,是以才氣和秦國對耗三年之久,但現在趙國的國力大衰,李牧又在代郡自治,,而秦國因為鄭國渠開通,全部關中地區都成為沃野,國力比當年更強,此消彼漲之下,如果兩邊再拚起耗損來,李牧是必定拚不過秦國的。當然這也是秦國最好的戰術。

兩人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推薦小說:

仙俠之最強發明家 |  無敵劍尊1 |  丞相不乾了 |  星逆諸天 |  不可違逆的天命 |  十方驚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