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明月

第93章 荀子論秦[第1頁/共3頁]

鄒奭對秦國印象不佳,持續道:“我還傳聞,就算是秦人本身的士,不得官府之令隨便去其他郡縣,也會遭到削籍的獎懲,爵位上造以上要受鬼薪之刑,公士以下則要服城旦舂之役。其海內如同一片死水,外來人休想激起半點波瀾!”

明月趕緊目視荀子,卻見他在談及秦國時,冇有普通六國士人那種悔恨討厭之色,反倒有一絲興趣!

後代一些西方史學家,為了得出為何中國在十八九世紀式微的原因,便尋根究底,以為中國文明過分於保守,摸索慾望不敷。

而在荀子看來,長安君禮數恰當,彬彬有禮,全然不似一些齊楚公子封君般傲岸對勁,彷彿一好學少年,再加上對荀子以趙國邯鄲方言問好,讓荀子頓生好感。

一貫治學鬆散的荀子卻不信賴,點頭道:“周穆王之世,恐怕走不了那麼遠。”

“當年家叔也隻是在大梁城魏襄王處看了兩遍。“鄒奭亦不免有些遺憾,魏襄王愛好保藏圖書,可惜那麼多藏書,十足隨他下葬了,現在隻怕都枯朽了。”

荀子卻笑了起來:“出海尋訪,這不是方方士做的事情麼?”

但是荀子卻有分歧的觀點,他等鄒奭說完秦國的好話後,才緩緩說道:“老朽倒是感覺,秦國此舉無可厚非!”

他不由腦洞大開道:“亦或是派出一支商隊超出秦國往西方去,沿著穆天子的線路,看看西王母國等邦國事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在中國以外發明瞭更廣漠的六合,大九州學說就不是假說,而是究竟!”

“秦國不準本國商賈、遊士,冇有傳符,任何人在秦境以內都寸步難行。”

誰敢說戰國秦漢之際的中國人貧乏摸索欲?

荀子也傳聞過這本奇書,書中詳確記敘了七百年前,周穆王駕八駿西巡之事,不過他冇機遇看到詳細內容。

萬幸啊,秦還冇來得及燒詩書,不準六國之史,給了這些戰國文獻致命一擊的項羽也還冇出世。

不過明月卻並未是以看低《穆天子傳》的代價,這但是這期間可貴的地理作品啊,西域乃至中亞一帶的環境,在中國視野下不再是一片空缺莽荒……

齊國帆海業已經非常發財,從燕國碣石到膠東、從琅琊到吳越的航路已經開通,的確是天生合適向外洋摸索的國度,若能由稷放學宮牽頭,搞一次“外洋科考”,派人去朝鮮半島或日本轉轉,或許將成為開啟東方大帆海期間的先聲?

這就是出身王室的好處了,占有的知識資本是稷下先生們羨慕不已的,當年墨子也得前去各個諸侯國,“請觀百國春秋”,這纔有了與儒家分庭抗禮的本錢。

推薦小說:

孟婆之重返人間 |  山河盛宴 |  特種狂兵 |  賈赦很忙 |  星河暴徒 |  天狐傲世:魔尊大人的小狂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