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明月

第4章 兄弟[第2頁/共6頁]

青銅枝燈外型就像一株枝乾富強的大樹,高達六尺,鏤雕夔龍紋,好像枝椏的十五個燈盤連續燃起火苗,氛圍中滿盈著一股油蠟味,暗淡的宮室也被光芒充滿。

比不上後代冊本的輕巧,竹簡捧在手裡沉甸甸的,明月乾脆將它攤在案幾上,費了好大勁解開上麵的麻線結,這才氣緩緩展開,看清此中端倪……

明月內心一暖,笑著承諾道:“兒免得。”

作為生在紅旗下的當代人,明月卻對儒家不太感冒,在趙通大談甚麼詩、書、禮、樂,獎飾其精美時,他有些哈欠連天,忍不住辯駁道:

趙王雖未親政,但將來權威龐大,職位無可擺盪。連廬陵君都隻能明哲保身憑藉於趙王丹,宮內宮外趨炎附勢想要奉迎新王者必不會少,太後宮中,那些看似低眉紮眼的寺人、宮婢也靠不住。

趙太後這明顯是一時氣話,明月卻未擁戴,反倒為趙王丹擺脫起來,他說王兄也是重擔在肩,為國擔憂。明月這孝敬恭謹的態度欣喜了太後少量,讓老母親得以安睡……

明月心中暗生不妙之感,合法場麵有些難堪的時候,他劈麵的廬陵君來解場了。

“我們趙國的奠定之主趙襄子,有一名叫張孟談的大臣,張孟談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我感覺很有事理。歸正長安君養病閒著也閒著,這冊簡書,還請歸去翻閱翻閱,或許能從前人的聰明裡,獲得些彆樣的收成……”

走在前麵的是趙王丹,明月彷彿能看到他的運氣:五年後長平之戰打響,這位趙孝成王做出了一係列弊端決策,對於那場悲劇,他有不成推辭的任務……

……

聊著聊著,話題卻偏到了廬陵君比來在讀的書上。

“兒見過母後,問母後安好!”

削好的狹長竹片叫做簡,用麻線編綴成冊後叫做冊,《尚書》裡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簡冊從殷商期間發明,傳播至今已有千年,工藝臻於諳練,是戰國期間的首要筆墨載體。

“鄭伯克段於鄢!?”

趙太後在麵對趙王那有趣的報告時,一向是微微含笑,冇太大反應,這時卻非常體貼腸對明月叮囑道:“內裡乍暖還寒的,多披件衣裳。”

明月大驚之餘,廬陵君已經抽身後退,在月光和宮燈下,其貌不揚的少年一如方纔在鳳台寢宮內相見時,他看著明月,悄悄地搖了點頭。

推薦小說:

我還有第三隻眼 |  女總裁的近身護衛 |  我當老闆那些年 |  劍與係統 |  歸墟之域 |  獨家蜜愛:首席寵妻入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