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

三 青年學子王闓運的一番輕言細語,使曾國藩心跳[第1頁/共4頁]

三 青年學子王闓運的一番輕言細語,使曾國藩心跳血湧

進書房後,王闓運本身關好門窗,抬高聲音對曾國藩說:"晚生鄙意,《討粵匪檄》不宜再張貼,以免有人從中挑刺,群情是非。滿人入關二百年來,曆代都對漢人防備甚嚴。明公今有水陸萬眾,且皆為明公一人所招,兵強馬壯,練習有素,此為我朝從未有過的事。朝廷對此,將會一喜一懼。望明公師出今後,於此等處不時加以檢點重視,免遭不測。"曾國藩悄悄點了一下頭,王闓運把聲音再抬高:"明公治軍嚴明,禮賢下士,衡州有識之士鹹覺得,明公乃當今竄改乾坤之人物。秦無道,遂有各路諸侯逐鹿中原。來日鹿死誰手,尚未可預感,願明公留意。"王闓運這兩句輕微得隻要曾國藩一人聽獲得的話,卻如千鈞炸雷,使曾國藩為之心跳血湧。他本想大聲斥責一句"傲慢荒誕",但他看出王闓運純是一片美意,且又愛好他的才識過人。對這類初度相見的有為青年,他優加寬大。曾國藩采納躲避的態度,不予答覆,說:"本日天氣已晚,足下不必回東洲了,就在我這裡過夜一夜如何?"王闓運學的是帝王之學,本想以這番主張作為投奔曾國藩的晉身之階,見他對此毫無興趣,亦不便再談下去。他極想在曾國藩身邊呆一段時候,乘機再進言,因而歡暢地說:"謝明公美意。晚生擬剋日到省會走一趟,不知雄師幾日出發?"  "明日一早解纜。"

王闓運大喜:"倘蒙明公答應晚生隨軍同業,則感激不儘!"曾國藩滿口承諾:"明日就請足下和糧台眾委員同船吧!"  王闓運拜謝。

王闓運重新坐下,說:"晚生昨日通讀《討粵匪檄》,此文筆力雄肆,鼓勵民氣,其感化當不亞於一支萬人勁旅。但願東南半壁,憑此一紙檄文而定。""倘能真如足下所言,則實為國度之福,萬民之幸。""《討粵匪檄》好則好矣,然此中有一大失誤。不知此文出自明公幕中何人之手,明公可曾重視否?"曾國藩內心吃了一驚,坐在一旁的羅澤南等人也感到不測。曾國藩素知"十步之澤,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何況麵前這位年青人是個聰明過人的才子,毫不能以世俗看法對待他,他既然勇於進趙家祠堂來劈麵指出檄文的失誤,必定有一番深研。曾國藩不露聲色,摸著髯毛,和顏悅色地對王闓運說:"《討粵匪檄》倉促寫成,必然多有不當之處,望足下坦白指出。"王闓運侃侃而談:"雄師出師,頒佈討伐檄文,以振民氣而作士氣,向來為統帥所重。故當年湯王伐桀,有《湯誓》傳世;武王伐紂,在孟津作《泰誓》,在牧野作《牧誓》。征討有罪,恭行天罰。徐敬業起兵伐武曌,駱賓王為其作《討武曌檄》,千古傳誦,遂為一代名文。明公出師衡州,此事將永載史冊,為當今天下第一等大事。《討粵匪檄》一文共同此次出師,自張貼之日起,便已傳遍衡州城內城外千家萬戶,今後也定當如《討武曌檄》一樣傳播下去。但可惜的是,此文躲避了洪楊背叛的首要企圖。明公必然讀太長毛的《奉天討胡檄》。"曾國藩想起被承平軍俘虜的那天夜裡,羅綱領要他抄的那份佈告,因而點了點頭。

推薦小說:

全球進化,我覺醒了一座世界 |  虛龍道尊 |  嫁給前夫他弟 |  禦房有術 |  盛世榮寵之郡主太妖嬈 |  [綜]妖怪湯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