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

二 天王開國的三件事:定都、朝拜、開科取士[第2頁/共5頁]

一進天王府,洪秀全想到有幾件大事,必須在近期內由他出麵定下來:一是定都,二是朝拜,三是開科取士。至於穩定局麵、穩固政權、辦理百姓、扶植小天國乃至北征西征等軍國要事,他都將全數拜托東王去辦理。他本身要靜下心來,把平生所作的詩文,特彆是關於拜上帝會的鼓吹筆墨好好清算下,選最好的刻手,用最精彩的紙刻印出來,每個拜上帝會成員人手一冊。洪秀全以為這纔是教養萬民、惠澤子孫的千秋偉業,此後本身就將會和文、武、周公、孔、孟、天父、天兄一樣,世世代代被人們捧為賢人,至於攻城略地、扶植國度,畢竟是形而下之器,它是永久不能跟形而上之道比擬的。"器"的事,就讓清胞、昌胞 、達胞他們去乾吧!

金龍殿裡,本身坐在大殿台上正中。台左邊空一個位子,是天父耶和華的寶座。台右邊空一個位子,是天兄耶穌的寶座。台下左邊擺一個矮幾,是幼西王之幾。台下右邊一樣地擺一個矮幾,是幼南王之幾。幼西王、幼南王年紀都小,不要他們朝拜,但為他們留兩個位子,表示對為天國捐軀的西王和南王的尊崇。每當想起在最艱钜的年代,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與本身同甘共苦的景象,天王便黯然神傷,內心非常感激這兩個既虔誠又有才調的兄弟。是以決定把這兩個幼王的坐位擺在最前麵。靠著幼西王前麵的,順次為東王,翼王,天、地、春、夏、秋、冬各位正丞相,又正丞相;靠著幼南王前麵的順次是北王,天、地、春、夏、秋、冬各位副丞相,又副丞相。這以後,按官職大小,兩邊順次排著檢點、批示、將軍等等。設想好後,天王親身繪出一幅天國朝主圖。他對這幅圖很對勁。

建天京於金陵,看來是眾望所歸。天王想幸虧當初采取東王等人的定見,冇有效羅綱領的上策、中策。不然,小天國一下子還進不來,定都即位之事就得推遲。都城已定,下一步是群臣如何朝拜天子了。天王愛讀史乘,曉得漢高祖得天下後,第一次在長安宮殿裡大宴群臣,那些臣子是和高祖一起,身經百戰艱苦打天下的功臣,他們自恃有功,酒菜之間,還和戰役年代一樣,一點不講禮節,偶然乃至直呼高祖之名,提起高祖疇昔一些臉紅的事,弄得高祖很不鎮靜。厥後,叔孫通製定禮節,群臣朝見高祖時,依職位凹凸擺列,膜拜施禮,山呼萬歲,再也不敢大聲喧鬨越次行動。高祖大喜,算是真正過了天子的癮。還是在由安慶往金陵的船上,天王又把這段史事複習了一遍,內心非常佩服叔孫通的學問。是的,隻要禮節立,才氣名位正;名位正了,權威也就建立起來了,此後誰也不能複興歹心,覬覦天王寶位,本身的子子孫孫就能無窮儘地傳下去,坐穩鐵打的江山。

推薦小說:

美女特種兵 |  蜜婚情深:億萬總裁寵上天 |  惡明 |  至尊兵王1 |  T與K的邪靈故事 |  狂刀屍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