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

第6章 桃園驚夢[第2頁/共13頁]

孫權也是如許。當他彎下腰來屈身事魏時,頭倒是抬著的。曹魏多主要他送兒子做人質,他就從不承諾。能夠說,他是卑躬不平膝,屈膝穩放心,有傲骨無傲氣。

但是劉備的吝嗇也匪夷所思。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都是一等的“名號將軍”,趙雲卻始終隻是二等的“雜號將軍”。厥後劉禪追諡故將軍,關、張、馬、黃都有份,又冇有趙雲。劉家父子對趙雲,實在忘恩負義。[20]

成果如何樣呢?

關羽,是忠義的典範、旗號和表率。

宋孝宗(趙眘)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甚麼叫“降漢不降曹”?莫非劉備一夥本來是對抗大漢的“反當局武裝力量”,現在決定投降漢帝國了?彆的兩件事情也一樣大成題目:過五關斬六將對曹操是不義,華容道放走曹操對劉備是不忠。

諸葛亮的在天之靈,隻能去咀嚼本身的孤傲。

三國,便是三種形象和三種定見集合的處所。

這是曹操和諸葛亮都主張的,也是他們都不成能完整做到的。但,人治和法治,在曹操那邊是四六開,乃至五五開。他殺孔融,殺崔琰,殺楊修,就毫冇法治可言,固然他一貫獎懲清楚,也曾“法辦”過本身。[24]

實際上諸葛亮與曹操不乏類似之處。他們都是開府的丞相,都封了縣侯,也都兼任州牧。如果把兩人的職務和頭銜並列起來看,那的確就是“雙胞胎”——

諸葛亮是累死的。

孫權也是會做人的。魯肅前來投奔時,孫權給他母親送衣服,送蚊帳,送餬口用品,很像侄兒對嬸孃。呂蒙病重時,孫權把他接到本身的殿內住下,又怕見麵施禮呂蒙太累,竟在牆壁上挖了小洞,不時察看呂蒙的病情。[15]

實際上,孫權是無抱負有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隻不過,他曉得本身勢單力薄,是以他並不焦急。一向比及前提完整成熟,才肯戴上皇冠。

這可真是大實話。

曹操流著眼淚為陳宮送行,扶養其家人的信譽也獲得了兌現,既定的線路卻冇有是以而竄改。相反,或許恰是在那一刻,曹操更加果斷了建立“法家寒族之政權”的信心,固然他並冇偶然候表,也冇有線路圖。

虛君實相,好嗎?

實在劉備本來知錯能改。他自任益州牧今後,為了節儉糧食抗旱救災,曾命令禁酒。法律的官員雷厲流行,老百姓家裡藏有釀酒的器具,也要抓捕歸案,一樣受罰。如此矯枉過正,天然弄得民氣惶惑,怨聲載道。

推薦小說:

絕世醒龍1 |  都市修魔強少 |  王者榮耀之無限吞噬係統 |  穿越之異世帝皇 |  竊民 |  星際之軟妹子的坑爹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