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

第3章 孫劉聯盟[第1頁/共14頁]

局勢判定: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不成與之爭鋒。孫權占有江東,可覺得援而不成圖。

這就與諸葛亮為劉備所做的打算驚人地類似。換句話說,他們都主張“先三分後一統”,也都需求“南邊對抗北方”。隻不過魯肅說的三家,是曹操、孫權、劉表;諸葛亮說的,則是曹操、孫權、劉備。

最早突破安靜的是劉備。他是在官渡之戰後,因為被曹操打敗而投奔劉表的。當時的劉表,則像獲得了皇上所賜的燙手山芋,擺佈難堪。無可何如之下,劉表隻能一方麵禮遇有加,另一方麵謹慎防備。

因而諸葛亮說: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究竟上,諸葛亮完整有能夠去見劉備,因為當時的荊州山雨欲來,危在朝夕。以諸葛亮之心繫天下,毫不會坐視不管。我們乃至能夠猜測,恰是他的這類任務感,從一開端就博得了劉備的尊敬和信賴。

每天派人守在船埠的劉備終究盼來了救兵。為了表示誠意,劉備單身一人乘船去見周瑜。兩人見麵自有一番酬酢慰勞,但劉備最體貼的還是軍情。

是以,赤壁之戰實在是三國史上的一個關頭。因為這場戰役,鼎立之勢已現,對峙之勢已成。而後,南邊和北方也曾有過交戰,比如曹操南征孫權,關羽北戰襄樊,但不是無功而返(如曹操),便是自取滅亡(如關羽),誰都不能再向前邁出一步。

孫權在張望。

當然,如果荊州的州牧是曹操或袁紹,事情或許另當彆論,可惜劉表胸無弘願。袁紹向他求援,他滿口承諾卻按兵不動。厥後曹操征烏丸,劉備勸他攻擊許都,他也隻當耳邊風,難怪曹操說他是“自守之賊”。[2]

魯肅冇說,孫權也冇問。因為敗北的成果跟投降冇甚麼兩樣,卻名譽很多。起碼對於孫權,是如此。

那麼,孫權能夠點頭了嗎?

有一個乾證可供參考。

孫權問:現在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孫某有幸擔當了父兄餘功,便也想建立齊桓和晉文那樣的霸業。先生既然看得起孫某,不知有甚麼體例能夠教我?

劉表的安排,是讓劉備前後出兵新野(今河南新野)和博望(今河南邊城),最後屯兵樊城。樊城與劉表地點的襄陽隔漢水相望,這就既能製止變生不測,又能讓劉備成為對於曹操的防火牆。

孫權當即召開告急集會收羅定見,成果上高低下一片降曹論調。他們說,曹操托名漢相,似虎如狼,挾天子以征四方,豈能對抗?何況他拿下荊州占據江陵今後,就連長江天險也與我共有。不如投降。[24]

推薦小說:

人仙百年 |  國公夫人嬌寵日常 |  神醫傻妃 |  穿成宮鬥文裡的皇帝 |  末日之後三百三十年 |  快穿攻略:女配有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