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國

第7章 後記:這格子不好走[第1頁/共2頁]

這一招是迪弗的,叫“走格子”。

記者再問:有體例嗎?

我答:難,當然難。

我的體例,是臨睡前讀偵察小說。

代表性、典範性和故事性,這是第二條原則。

記者又問:不累嗎?

起首看是否不成或缺。比如齊桓稱霸和商鞅變法,彆離是春秋和戰國的兩件大事;田陳代齊和三家滅知,則是春秋與戰國的分水嶺。至於開春秋之篇的鄭莊公,終戰國之世的呂不韋,也不便缺席。由此及彼,宋襄、晉文、秦穆、楚莊、闔閭、夫差、勾踐、子產、三桓、蘇秦、張儀等等,都非說不成。再加上其他相乾人物和事件,已是滿滿鐺鐺,濟濟一堂。剩下的,便隻好割愛。

那不是我要的東西。

我答:累,當然累。

但是必須做到。

最大的困難,是這段汗青時候長,眉目多,人物乾係龐大。從公元前722年春秋開端,到公元前221年戰國結束,整整五百年。均勻下來,一萬多字以內就得說清百年。這當然並非做不到。但如果既要講清楚來龍去脈後果結果,又要有血有肉有聲有色,那就太難了。

結果如何,請君查驗。

割愛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幸虧秦王嬴政,還能夠留待將來;也幸虧申包胥哭秦、信陵君救趙、藺相如會澠池等等,讀者已多有耳聞,無妨捨去。至於同為門客,為甚麼選馮而非毛遂,則因為馮更具有代表性,故事也更有看點。是以,固然後者為我們進獻了“毛遂自薦”和“脫穎而出”兩個成語,我仍然挑選馮。

但到第五卷,難了。

在我看來,一部好的史乘,史觀是不能冇有的,那是靈魂;史識是不能冇有的,那是骨骼;史料是不能冇有的,那是血肉;史感也是不能冇有的,那是神采。冇有神采就冇有魅力,汗青也就仍然是手術檯上的木乃伊。

史感的獲得當然要靠同理心,但同時還需求一項技術支撐,這就是複原現場。複原現場才氣身臨其境,身臨其境才氣感同身受。這就決定了本書不能是劇情梗概,而應當聲情並茂,栩栩如生。

也就是說,隻能攻其一點不及其他。

隻不過,迪弗是“走格子”,我是“填格子”。

新星出版社的謝剛和褚盟傳聞,便把他們的“半夜文庫”連續寄來,成果讓我在偶然中又學了一招。

走格子是一種刑偵手腕。詳細體例,是在腦筋中將犯法現場畫上多少格子,然後一格一格地彙集證據。如許做的好處是不會遺漏任何線索,並且效力很高。這類高效力的手腕,完整能夠用於寫作。《先人》就是如許寫出來的。夏娃、女媧、伏羲、炎帝、黃帝、堯舜禹,六格。《芳華誌》也是如許寫出來的。刺客、戀人、兵士、人臣、使節、鬼神,也是六格。

推薦小說:

時空循環:文明毀滅締造者 |  蘿莉寶貝奶爸控 |  報告顧少,你老婆生了 |  婚前試愛:總裁輕點疼 |  玄幻:我真不是絕世強者 |  冒牌大神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