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國

第2章 五侯爭霸[第2頁/共14頁]

何況進入東周後,蠻夷頻頻進犯,諸夏不堪其擾,隻不過入侵者不是戎,是狄。據統計,公元前662年至公元前595年間,受狄人之侵犯者,齊七次,衛六次,晉五次,魯兩次,邢、宋、溫、鄭、周各一次。受害最甚的是衛,被迫兩次遷都。次為邢,遷都一次。周也慘,成周淪亡,天子出逃。厥後衛和邢,都靠齊桓公脫手相救,才倖免於亡國。周襄王則靠晉文公脫手相救,才得以複國。[12]

明顯,這是一種保甲軌製,也是一種軍國主義,是不折不扣的霸道。特彆是不準群眾自在遷徙和變動職業,很較著是在侵犯人權。但桓公既然要成績霸業,當然隻能講霸道。人道也好,霸道也罷,都隻能束之高閣。至於如何生長經濟,充分戰備,展開交際,便都不過技術題目。

這真是太具戲劇性了。

魯僖公三十二年(前628),晉文公重耳歸天。秦穆公趁著晉人海內有喪得空旁顧,派出百裡孟明視(百裡是氏,孟明是字,視是名)、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東征,籌辦偷襲鄭國,以便開端建立秦國的霸權。

很清楚,冇有前麵的召陵之盟,就冇有厥後的葵丘之會,是以前者向來被看作桓公的對勁之作,也被看作稱霸中原的典範案例。一百一十八年後,楚靈王征得晉國同意,召開諸侯大會心欲稱霸,仍表示要以召陵之盟為表率。[20]

但更戲劇性的,則還是一個蠻夷之邦在南邊悄悄崛起,並插手到爭霸中原的行列裡來。

處理技術性題目,管仲有的是體例。

可惜子玉是一個“剛而無禮”的傢夥。他一再請戰,定要與晉人決一雌雄,揚言以此堵住小人的嘴巴。氣憤的成王給了他少量軍隊,子玉便帶著一百八十輛戰車策動應戰。

厥後擔負齊相的管仲,本來是齊襄公弟弟公子糾的徒弟。子糾的徒弟另有召忽,小白的徒弟則是鮑叔牙。子糾和小白是兄弟,管仲和鮑叔牙是朋友。鮑叔牙早就看出襄公做事荒唐,齊國必有內鬨,便提早護送小白去了莒國,糾則在內鬨後逃到了魯國。

可惜,三皇,五帝,三王,五霸,三五成群,看起來像那麼回事,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比如宋襄公,身敗名裂,如何算得上一霸?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既在春秋晚期,又都偏於一隅,豈能與齊桓、晉文比擬?

推薦小說:

當學霸穿成學渣 |  刺客:遊戲人生 |  從遊戲進入玄幻 |  獨步天途 |  今天,你成盒了嗎 |  白內障捉鬼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