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日本史

明治維新[第2頁/共3頁]

維新的頭一炮是從建立中心集權式的政治體製開端的。1869年6月,明治當局開端實施“版籍償還”和“廢藩置縣”政策。所謂“版籍償還”是指各領國將領地和百姓的統治權上交中心當局,領主落空特權,成為當局官員,以當局俸祿為生;“廢藩置縣”是在“版籍償還”的根本上拔除各藩國,以府、縣的行政建製將天下分為3府72縣,這3府彆離是東京、大阪、京都,至1888年,後又併爲3府42縣。

跟著經濟的生長和人們餬口體例的竄改,社會文明也閃現出分歧以往的精力麵孔。人們開端從純真的物質尋求轉向了對西方餬口和行動體例的鐘情,日本社會開端漸漸地走向歐化。由天皇帶頭,人們熱中於穿洋裝,看戲劇,跳交誼舞。同時,在看法上也逐步有了當代化的偏向,比如守時、講究衛生等。

1868年9月3日,睦仁天皇下詔將江戶改稱東京,10月23日取《易經》“賢人南麵而聽天下,嚮明而治”之意,改年號為“明治”,於第二年將都城從京都遷到了東京,隨即公佈並實施了一係列的改革辦法,走上了具有本錢主義性子的當代化鼎新之路。史稱“明治維新”。

在司法方麵,明治當局仿效西方列強的軌製,以法國刑法為基準,在1882年訂立了日本刑法;1898年,以法、德民事法為基準,訂立了異化式民事法;1899年,鑒戒美國商法,訂立了日本商法。

倘若我們把“明治”瞭解為“明智”,便會發明,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在當時龐大的表裡情勢下,是多麼“明智”地挑選了本身的生長門路。這條門路既盤曲又寬廣,既給日本帶來了無儘的好處,也給鄰邦帶來了無儘的災害。不過,百年以後我們再回眸那段“明治維新”的光陰,在感慨清末“百日維新”失利的同時,也將認識到,國與國最大的差異並不在技術,而在於精力。

教誨是進步百姓本質和晉升文明程度的首要方麵,明治當局在財務並不餘裕的環境下,仍然主

推薦小說:

逆流2002 |  魔獸之爐石傳說 |  趙德芳賢王之路 |  透視仙醫混都市 |  生死簿 |  [紅樓]權臣之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