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1

張潮傳[第1頁/共2頁]

潮遊曆三十餘載,北至契丹,西通西夏,南入大理、安南諸國。年六十結廬金陵,後十八年卒。自書墓誌銘曰:“生常作十七字詩,死足為百千世法”。人不曉其意,然哀之,共醵錢葬於安國寺之東北檜柏林中。

居一年,潮自往謝蘇軾曰:“吾非學究,不能老於書院。活力索然。”遂辭諸子,遍遊天下。所至處多與優伶為朋友,矜持檀板平話於瓦舍。又與市中平話隱士分歧,多講史傳所不載者,其形貌至微,聲口畢肖,迥出眾上。而男女老幼聞聽而至,忘飯摒事,立足側耳,目注心隨。每一段畢,人皆不去,堅請續之。要其盤曲開闔,樞紐緊峭,情不能捨耳。常常連宵至旦而不能罷。偶有舊識相逢,大訝異,潮恬然不覺得意,語笑自如。人有詰其書中故事,雲書傳所載若此,何公之改竄大也,理有是乎?潮曰:“當時理之未有,何必情之所無?設柄政諸公如此,則國事如何如此!餘特為前人哀耳。”又雲:“如果鄙人當時生,並肩長,一把拖住,則宇內乾坤大分歧矣!”人皆不能對,或有怪其狂悖者。

注2:即《變法為名,剝削為實――王莽改製與本朝變法之比較》一文

注1:人名暫不決

西湖學院草創時,諸子誦經義,辯得失,朝夕不釋卷。潮獨早出詣市樓酒坊,與諸妓笑謔唱和,至晚方歸。治平嘗麵責之,潮略斂跡,然交代釋道,多談性理空寂之言,終不能安治六經。

桑充國言:“潮遇人清簡闊達,內實狠惡。”

;

潮自大才學,而一挫於科舉,三赴場闈,二十有八不得舉進士;二挫於白水潭之獄,退學一載即因言開罪;三挫於蘇門,不能從蘇子學文章以著名天下。其跡雖不覺得意,心實耿耿,乃疾世自放,甘冇於倡優之流。潮居白水潭僅一年,於石學沉迷甚深,自發得懷才抱璧,而終不能獲一職,方壯而廢,遂借平話以伸己意。其《三代盛事》、《熙寧變法平話》首述政事,切切拳拳,雖多鑿空之言,而情出於至誠,感通天下。《東京舊事》、《平遼傳》諸書,爛漫駭怪,於談吐自在多有鼓吹,覺得民權至上,君權為次。以村夫愚婦不能解經國之奧義,遂托於神仙星宿,宿命因果。至《張氏紀行》、《九州地理誌》,述山川風景甚詳,存《禹貢》之意,足以傳之千古。

潮另有《張氏紀行》三十卷、《九州地理誌》十卷傳世。

《熙寧英傑傳?白水潭十三子》agi改訂

推薦小說:

傲世隱龍 |  愛難安 |  王者榮耀之絕世阿珂 |  陸少的蜜戀鮮妻 |  棄妃無雙 |  我的冰山女總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