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郡王見聞錄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動獻策[第1頁/共5頁]

他一向憂愁手中無人可用,每天都盼著能慧眼識珠,發明各種人才,現在倒是豁然開暢!既然每年都有貢舉之試,又如何不能直接從中則取他中意的人才,好生培養汲引?且不說進士科的十幾二十小我,明經、明法、明算——這些莫非不都是人麼?!隻要將貢舉握在手中,何愁天下豪傑不儘入掌中?!

“但臣還想問一問——省試的用處,不正在於選出最具才調之士,為我大唐所用麼?如果當真才調橫溢,又如何能夠藏匿在世人當中?如果呈現具有真才實學反而落第如許的荒唐之事,那便是有違貢舉取士的初誌!有違陛下的情意!幾近可鑒定,不是省試所考之題必然有題目,就是閱卷的考官必然有題目!!”

“若不應時宜,貢舉之法天然當改。”賢人問道,“玄祺與劉愛卿可有處理之法?”

想到此,他笑得更加東風滿麵,望著李徽的目光也更加慈愛溫和:這孩子公然是個聰明聰明的,也是個有運道的好孩子。即便不知他這個叔父目前最愁的是甚麼,卻很明白本身所做之事為的都是甚麼。隻要統統人都能像他一樣,一心想著替天子分憂解難,天子的難處天然便迎刃而解,又何必他成日憂愁呢?

俄然,禮部尚書楊士敬(弘農郡公)舉起玉笏道:“回陛下,關於這一次省試,老臣另有些迷惑……方纔新安郡王也曾提到,現在長安城內流言傳播甚廣,加上省試之法度又將竄改,會不會讓流言傳得更匪夷所思?老臣覺得,或許該搶先將流言停歇下來,新的貢舉之法方能順利推行。”

“陛下所言極是。”李徽當即接道,不給其彆人反對的機遇,滿麵寂然,“既然曉得貢舉之事有縫隙,天然必鬚根絕如許的縫隙,方能令貢舉今後都能提拔出大唐和陛下需求的人才。不然,待到出事的時候再彌補,便太晚了!更何況,眼下有人藉著貢舉試圖肇事,如果此次不成再來一次,朝廷嚴肅安在?”

“吏部考功員外郎不過是從六品之官,其才學名譽是否足以擔得起主持貢舉之事?是否能死守本心不被人策劃?是否能不收受賄賂、秉公舞弊?”他聲音明朗,神態安閒,不急不緩,彷彿坐在四周的不過是平常的文士,而非大唐朝廷中統統手握權勢的老狐狸,“臣這幾天也曾細心想過,為何那兩個監察禦史冇有任何證據,便能彈劾貢舉舞弊?為何張員外郎能開口就歪曲於臣與景行?”

見賢人龍心大悅,並且群相之都城已經附議了,其他臣子便是有貳言也不敢再提,因而紛繁表示附議。有人發起該讓吏部尚書來主持貢舉,有人感覺應當讓宰相們來評卷,會商再一次熱烈起來。

推薦小說:

重生資本狂人 |  三國:狂卷聖賢,帶著趙雲打天下 |  透視全能學生 |  神醫狂妻:異能殺手妃 |  重生遇良配淩夜知秋 |  我的美女班主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