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節 追封[第1頁/共3頁]
可惜,這期間冇幾人有甚麼勞資認識。
本來就算冇有汲黯,這事情也是要做的。
先帝在位之時,有次欲策馬從山顛奔馳而下,成果被袁盎勸止。
因而,汲黯乾勁實足,精力抖索的接過劉德遞過來的帛書,看了起來。
反倒是劉德如許的行動,讓汲黯更加認定本身得遇明主了!
當初叔孫通第一次覲見高天子,講了一大堆倫理品德跟高低尊卑,成果劉邦一句都冇聽懂……成果,不言而喻的受了禮遇。
“令媛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倖。今陛下騁六騑,馳下峻山,如有車驚馬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後何?”
當然,打一巴掌,還得給顆甜棗,不然,那就太令人寒心了!
劉德看著汲黯道:“奏疏三要素,簡樸、通暢、瞭然,引經據典,以古明今,天然是好的,隻是也要考慮到看的人的感受,如果通篇都是仲尼如何,周公如何,隻要寥寥數十字在談究竟,那要如許的奏疏何用?”
如許一來,冊封了孔子,是不是也要冊封一下墨子、莊子、韓非子這些先賢,不然,難道就是寒了諸子百家士子之心?
“臣孤陋寡聞,還請殿下指教?”汲黯伏拜問道,必須承認的一點的是,此時的儒家大部分都是很謙善的,很長於學習和改進,究竟上厥後儒家能在思惟範疇一統天下,一半靠的是政策,彆的一半靠的則是他們強大的學習才氣了。
隻是,他不是那種無腦黑儒家的人,對儒家也冇甚麼成見。
其次,勸諫也要從對方的身份、職位、脾氣方麵動手。
但配享周公廟倒是一個伏筆了。
袁盎如何勸諫的?
可如何到了見麵,這位在那些前輩與長輩口中為人良善,素喜儒學的劉德,俄然就轉了這麼一個大彎了?
先摸索,當發明對方不順從後,再慢慢深切,議論儒家的理念,終究潛移默化……
奏疏的文筆固然不是很好,起碼在汲黯看來,還是很多處所需求改進和加強的,但是內裡講的東西,卻為汲黯翻開了一扇新天下的大門。
方纔到任就委以大事,這是當年燕昭王禮遇樂毅的節拍啊!
劉德哈哈大笑道:“卿繆矣!我於諸子百家,十足冇有成見,一視同仁,於我心中,諸子百家之思惟,可用一句話概括:擇其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則棄之!”
劉德如何不體味儒家的這套流程?
是以,對於上位者,想要勸諫,起首,你的話得能讓他聽出來,聽不出來,就算哭死也是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