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傳

第130章 淮棄舟 豫章交鋒(3)[第1頁/共3頁]

蔡昭侯與唐成公聽了,笑逐顏開,心想,前次十八路諸侯以王師的名義伐楚,半途而廢,現在有吳國出麵伐楚,真乃求之不得,因而倉猝說道:“既蒙吳王和元帥如此仗義,我等何能袖手旁觀,該當親身領兵隨軍效力。”

孫子說這番話,隻字未提闔閭早就想伐楚而霸中原,以及代伍子胥、伯嚭報仇的話,隻說是為你們這些小國得救才破楚入郢的。他這明顯是在送情麵,不但讓諸多小國戴德戴德,並且讓唐、蔡兩國出兵。唐、蔡一出兵,吳國就變成應唐、蔡之請而跟他們一起去反擊侵犯者了,正所謂“師出馳名”,以博得天下各國在道義和言論上的援助與支撐。

席散以後,唐蔡二君臨時告彆,各自清算兵馬,靠著吳軍大宮安安營寨,調派將士回都留守,趁便對海內諸事略作安設。

第二天一早,全軍飽餐以後,拔寨起隊,行二日至淮汭。汭水從這裡入淮河,故這座城池稱作淮汭,亦是楚國北麵的鴻溝。孫子命令,於淮汭休整兩日,然後棄舟登岸,折身西南,越義陽三關渡漢水。這是全軍將士所未曾推測的,連吳王闔閭也若明若暗。不能總跟在囊瓦的屁股上緊追慢趕,那樣曠日耐久,有違“兵貴神速”的古訓。走這條道,固然山高路險,草深林密,狼蟲出冇,特彆是越義陽三關,飛鳥不至,猿猴愁攀,但路途卻比囊瓦進退的線路收縮了七成以上,並且誰也不會預感吳師會有此舉,楚軍更不會設防設伏,可謂是行於無人之境。為了更進一步爭奪時候,行至息城西南,兵分兩路,分頭穿越大隧、直轅二關,至鄖城東北彙合。至於所需車騎,早有賣力押送糧餉的公子山籌集運送於淮汭河口等待。

孫子斬釘截鐵地答道:“一向追到郢都!”

二君表示:“願聽元帥調遣!”

棄舟登岸以後,每日行軍的時候、路程和速率,跟飛行於淮河之上比,有六合之差,霄壤之彆,常常是半夜造飯,四更飽餐,五更解纜,摸著黑上路。午餐多數是邊行軍,邊啃乾糧,渴了則躬身掬路邊清泉入口。一天下來,將士們一個個筋疲力儘,狼吞虎嚥晚餐以後,尚未放下筷子,本欲飯後美美地睡一覺,歇歇乏,但馬上傳來了元帥的軍令,點起燈籠火把,持續趕路。軍令如山,誰敢不從!就如許,連續幾日夜分歧眼的時候,並不罕見,將士們常常相牽而前,走著路打盹。不知走了多久,兩軍終究在鄖城彙合。孫子命令,歇息三日,然後留少數將士駐鄖待命,雄師隊折身東進,趕往柏山舉水,與伍子胥率領的南線軍隊會師,以併力西向,決鬥於漢水。

推薦小說:

愛你無儘時 |  盛世榮寵之郡主太妖嬈 |  不孝子(快穿) |  種田之美食大亨 |  輕許天下 |  哀家有喜,都是邪王惹的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