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傳

第127章 熒熒燭光 燦燦地圖(4)[第1頁/共3頁]

1、豫章山區。豫章山脈由楚之申、鄧地區南邊迤邐東行,達於六國及群舒西方,山嶺高大,門路崎嶇,本是楚海內部的堅毅防地,但楚國既北出中原,東越淮泗,豫章山反成為其交通停滯。楚國北出中原,本以申邑為按照地,現在既東出淮泗,天然須另行斥地由郢都經柏舉,超出豫章山區,達於6、蓼的通路。

第二條:從雲婁(今安徽省霍邱縣西南)、雞父(今河南省固始縣),越隘門關(今安徽省金寨縣與湖北省麻城縣交界之隘口)至柏舉(今湖北省麻城縣),然後經鄖(今湖北省安陸縣,一說鄖縣)渡漢水達於郢都。

第一條:溯大江西上,達於郢都。

3、巢湖、巢邑及厘邑。巢湖為吳楚兩國的樊籬,因此巢湖東的巢邑(今安徽省巢縣)及巢湖南的厘邑(今安徽省有為縣),亦成為吳楚兩國必爭之要地。

輿圖上畫有四條從姑蘇到郢都的虛線:

4、長江、衡山及長岸。長江兩岸尚顙未辟,並無傑出的陸路交通可供戰車行駛,但江流中舟師飛行與運輸來往卻非常便利,因此吳楚兩國在長江中常有舟師牴觸,而無陸上戰役。江流中最險厄的地區是鳩茲、衡山及長岸,這裡江流狹小,江中多沙洲,陸上則有當塗西之東西梁山,當塗北之采石磯,當塗東北之馬鞍山,丹陽鎮之橫望山及秣陵關等。

至於長江,倒是為舟師來往供應了便利,但逆流與逆流,船速相差極遠,影響戰役,倘逆流而進,逆流而退,見利進易,見倒黴退則難;反之亦然。並且兩岸顙未辟,陸上無門路可通,以是舟師隻能為偏師奇襲,不能作主力決鬥。

第四條:由淮河北岸經陳、蔡之間攻取楚之方城(今河南省方城縣)、申、呂,然後循襄、樊渡漢水達於郢都。

這四條線,是吳攻楚可供挑選的線路,之以是畫成虛線,是因為尚未終究肯定挑選哪一條。孫子詳細地核閱了一遍攻楚的兵略地理,未發明任何不對。為慎重起見,他又粗粗地瀏覽了一遍,重點凸起地考慮揣摩了三五到處所,踱步有頃,沉思很久,最後決然決然地走上前去,揮動硃筆,將第二三兩虛線塗成了紅色的實線,這便是吳破楚入郢之戰的線路。這兩條線路,固然經過豫章山脈之山僻小徑,隻容步兵行動,但卻行於無人之地,即《孫子兵法》所謂“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之路,並且是由吳攻楚比來捷的途徑。至於第一條線路,以舟師從水長打擊,倒是非常便利,但楚是陸軍強大的國度,即使舟師進入郢都,若不擊破其陸軍,仍無破楚的能夠。第四條線路則門路悠遠,犯孤軍深切之忌,並且楚的陸軍氣力,多安插在方城、申、呂一帶,有以逸待勞之勢。

推薦小說:

橫掃天下 |  妻不厭詐:婁爺,我錯了! |  (快穿)吊死鬼的春天 |  喜上眉頭 |  重回年少時 |  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