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8章 河水四(1)[第2頁/共6頁]

河水又南,黑水西出丹山東,而東北入於河。河水又南至崿穀,傍穀東北窮澗,水源所導也。西南流注於河。河水又南,洛水自獵山枝分東派,東南注於河。昔魏文侯築館洛陰,指謂是水也。

皇甫謐曰:納二女於媯水之汭。馬季長曰:水所入曰汭。但是汭似非水名。現在見有二水,異源同歸,渾流西注入於河。河水南逕雷首山西。山臨大河,北去蒲阪三十裡。《尚書》所謂壺口、雷首者也。俗亦謂之堯山。山上有故城,世又曰堯城。闞駰曰:蒲阪,堯都。按《地理誌》曰:縣有堯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

周處《風土記》曰:舊說,舜葬上虞。又記雲:耕於曆山,而始寧、剡二縣界上,舜所種田於山下,多柞樹,吳越之間名柞為櫪,故曰曆山。餘案:周處此《誌》為不近情,傳疑則可,證明非矣。安可假木異名,附山殊稱,強引大舜,即比寧壤。更加失誌記之本體,差實錄之常經矣。曆山媯汭言是,則安於彼乖矣。《尚書》所謂釐降二女於媯汭也。孔安國曰:居媯水以內。王肅曰:媯汭,虞地名。

縣與湖縣分河。蓼水出襄山蓼穀,西南流注於河。河水又東,永樂澗水注之。

又南過汾陰縣西。

前人壅其流覺得陂水,種稻,東西二百步,南北一百餘步,與郃陽瀵水夾河。河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潛相通,故呂忱曰:《爾雅》,異出同流為瀵水。其水西南流曆蒲阪西,西流注於河。河水又南逕陶城西。舜陶河邊。皇甫士安覺得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阪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曆山不遠,或耕或陶,地點則可,何必然陶方得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孟津有陶河之稱,蓋今後始之。南對蒲津關。汲塚《竹書編年》:魏襄王七年,秦王來見於薄阪關。四月,越王使公師隅來獻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萬,犀角、象齒焉。

又南過皮氏縣西。

皮氏縣,王莽之延平也。故城在龍門東南,不得延逕皮氏,方屆龍門也。

河水自潼關北,東流,水側有長阪,謂之黃巷阪,傍絕澗,涉此阪以升潼關,所謂氵斥黃巷以濟潼矣。曆北出東崤,通謂之函穀關也。邃岸天高,空穀幽深,澗道之陝,車不方軌,號曰天險。故《西京賦》曰:岩嶮周固,衿帶易守,所謂秦得百二,兼併諸侯也。是以王元說隗囂曰:請以一丸泥東封函穀關,圖王不成,其弊足霸矣。郭緣生《記》曰:漢末之亂,魏武征韓遂、馬超,連兵此地。今際河之西,有曹公壘。道東原上,雲李典營。義熙十三年,王師曾據此壘。《西征記》曰:沿路逶迤,入函道六裡,有舊城,城周百餘步,北臨大河,南對高山,姚氏置關以守峽。宋武王入長安,檀道濟、王鎮惡或據山為營,或高山結壘,為大小七營,濱帶河險,姚氏亦保據山原,陵阜之上,尚傳故跡矣。關之直北,隔河有層阜,巍然獨秀,孤峙河陽,世謂之風陵。戴延之所謂風塠者也。南則河邊姚氏之營,與晉對岸。河水又東北,玉澗水注之。水南出玉溪,北流逕皇天原西。周固記開山東首,上平博,方可裡餘,三麵壁立,高千許仞,漢世祭天於其上,名之為皇天原,上有漢武帝思子台。又北逕閿鄉城西。《郡國誌》曰:宏農湖縣在閺鄉。世謂之閿鄉水也。魏尚

推薦小說:

狂龍醫婿 |  惡毒女配翻身記 |  紅旗飄揚 |  屍加工 |  穿越成炮灰大姐大她媽 |  重活幾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