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77章 滍水(2)[第1頁/共5頁]

灈東逕灈陽縣故城西,東流入瀙水,亂流逕其縣南。世祖建武二十八年,封吳漢孫旦為侯國。其水又東入於汝水。

屍子曰:楚狂接輿耕於方城,蓋於此也。盛弘之雲:葉東界有故城,始犨縣,東至瀙水,達比陽界,南北聯聯數百裡,號為方城,一謂之長城,雲酈縣有故城一麵,未詳裡數,號為長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間相去六百裡,北麵雖無基築,皆連山相接,而漢水流其南,故屈完答齊桓公雲楚國方城覺得城,漢水覺得池。

又東與朝水合。水出西北赤石山,而東南逕冠軍縣界,地名沙渠。又東南徑穰縣故城南,楚彆邑也。秦拔鄢郢即覺得縣,秦昭王封相魏冉為侯邑,王莽改名曰豐穰也。魏荊州刺史治。朝水又東南,分為二水,一水枝分東北為樊氏陂,陂東西十裡,南北五裡,俗謂之凡亭陂。陂東有樊氏故居,樊氏既滅,庾氏取其陂,故諺曰:陂汪汪,下田良,樊子賦閒庾公昌。昔在晉世,杜預繼信臣之業,複六門陂,遏六門之水,下結二十九陂。諸陂散流,鹹入朝水,事見《六門碑》,六門既陂,諸陂遂斷。朝水又東逕朝陽縣故城北,而東南注於淯水。

氵隱水出氵隱強縣南澤中,東入潁。

縣故鄧侯吾離之國也,楚文王滅之,秦覺得縣。淯水右合濁水,俗謂之弱溝。水上承白水於朝陽縣,東南流逕鄧縣故城南。習鑿齒《襄陽記》曰:楚王至鄧之濁水,去襄陽二十裡。即此水也。濁水又東逕鄧塞北,即鄧城東南小山也,方俗名之為鄧塞,昔孫文台破黃祖於其下。濁水東流注於淯。

縣西北有堂溪城,故屋子國。《春秋·定公五年》,吳王闔閭弟夫概奔楚,封之於棠溪,故曰吳房也。漢高帝八年,封莊侯楊武為侯國。建武中,世祖封泗水王歙子燀為堂溪侯。山溪有白羊澗,澗水舊出山羊,漢武元封二年,白羊出此澗,畜牧者禱祀之。俗禁鼓掌,嘗有羊出水,野母驚撲,自此絕焉。澗水下合灈水。

又右得潼水,水出江夏郡之曲陵縣西北潼山,東南流逕其縣南,縣治石潼故城,城圓而不方。東入安陸,注於溳水。

水出土山,南逕隋郡平林縣故城西,俗謂之將陂城,與新市接界,故複興之始,兵有新市、平林之號。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東入於溳。

青陵陂水自陂東注之。東回又謂之小氵隱水,而南流注於大氵隱水。大氵隱水取稱,蓋藉氵隱沿注,而總受其目矣。又東逕西華縣故城南,又東逕汝陽縣故城北,東注於潁。

推薦小說:

惡靈國度 |  與女神荒島求生的日子 |  娛樂:我不會唱歌 |  劍道淩雲 |  救世,從床底摸出個頭開始 |  綜水滸之女配不薄命 |